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徒步仙人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黄 宁·    阅读次数:6691    发布时间:2018-07-03

久闻仙人街大名,在一个伴有暖暖冬阳的周六早上,约一熟悉当地的同事前往拜访。

差不多和太阳一同出发,车在一个个村寨的水泥路上绕来绕去,在感叹农村变化太快中,不一会就来到来到了半山腰的银丰村,下车抬头,远远的已能窥见关口坳的全貌。

坡很陡,差不多算是垂直,路很糟,已基本看不清原样,但对于同在农村长大的我和同事说来,算不了什么,于是在谈笑风生中开始拾级登山。这是一条古驿道,全用石头砌成,是早年从县城通往西部白沙、本庄等乡镇的交通要道,也是红军长征在石阡时经过的长征路。在世事变迁、交通发展中退出历史舞台,静静地都在一隅,无人过问、遭遇冷落、杂草丛生,只有依稀的轮廓足见当日的辉煌。踏在那已不规则但依然光滑的石面上,小心翼翼,一步一挪,既为安全,更怕唐突古人和历史。一步一步间,已是气喘吁吁、脚板抓紧,却仿佛闻到焦黄的历史书页散发的气息,仿佛触摸到历史人物的脉搏,仿佛感受到挑夫、马帮肩挑背磨的艰辛,这一切都折射出古夜郎一带曾经的繁华。两块大石头叠在一起,民间赐予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想起来就想笑的名字,“公公背媳妇”,表达了当时普通百姓的一种不可言说的愿望。罗氏蚂蚁坟的民间传说,带着几许悲壮与无奈,寄托的是先民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以及因此滋生的盲目扩张争夺地盘的思想。硝烟已散,厮杀已止,“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留给后人的只有想象和唏嘘。

接近山顶处,赫然出现一偌大的山洞,洞中有一股清澈的水潺潺流出,这就是大关口山泉,曾经的石阡县城的水源处。遗憾的是,现正值枯水期,见不到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洞外,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古渠,静静的、顽强的蜿蜒在悬崖峭壁间,虽已丧失了灌溉功能,却成为一道古迹,默默的传颂着人类征服自然、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继续朝上,来到山顶,转身,是万丈山崖,山下的村庄和县城变得模糊和渺小。再转身,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一片平坦,别是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情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黄、绿混杂的多彩画面,这儿的冬天也是多彩的,也能让人爽心悦目。几户人家散居在树丛中,心生的第一感慨就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什么叫田园?什么叫世外?这就是答案。一山之隔,一步之遥,两个世界,两重境界。真乃神仙居住的地方啊!沿着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一般美的阡陌走不远,就看到了仙人街的身影。抬眼看去,一片平坦,类似人为,像飞机场跑道,用眼睛丈量了一下,长约两公里,宽约50米,这只是完全裸露部分,还有部分仍然沉睡于土壤中。一部分像是用石头铺砌而成,而大部分看上去则是一个整体,颜色不一,有像煤一样的黑色和像猪肝一样的暗红色。走近一看,岩石表面并不光滑,有一些小的凹凼,和海边的礁石被海水不断冲刷而成的那种形状相似。这儿没有海水,也许亿万年前有。仙人街从何而来?为何是这种形状?为何有不同颜色?疑问和悬念陡增神秘和趣味,我辈凡人就只能胡乱猜测了,反正归功于自然的伟力。

仙人街、仙人印、仙人桌、仙人石、仙人泉、仙人河、仙人船,一处处石头景观,一个个民间传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连成一体,在民间一代一代的流传,像脚下的暗河一样,一年一年的流淌,更让眼前的一切显得神秘,更说明这是一块连神仙都羡慕都垂涎的宝地。其实,科学有的时候也是无情的,作为科考,还是永远不要揭开这个谜底的好,否则,那就变成一块快硬生生的石头,毫无诗意,毫无神秘,也趣味了无了。

1935年冬天,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时经过这里,并做短暂停留,更让这里增添了红色基因,值得追溯,值得传承,值得挖掘,值得保护。

仙人街,我这个过客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只留你依旧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更多的人来欣赏。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164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