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两个柿子看树,偶然间在批阅学生习作时看到了这几个似曾熟悉而又倍感亲切的字眼。学生的习作肯定是抄袭,至少是过分的借鉴,上网一查,果然如此,我在这儿不想就学生抄袭现象指手画脚的说什么,我却因此认识了一篇名叫《留两个柿子看树》的优美文章,和作者一起重温了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领略了作者的文笔和观点。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这句话应该算是文章的主旨吧。用一个母亲苍老的语言来折射老人孤独苍凉的心境,从而反映普遍的空巢现象和孝老问题,不知这样解读对不对。
留两个柿子看树,孩提时代听得最多的一个感叹句,这几个字弥漫在我的童年时代,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陪伴了我的整个成长历程,而今一经触动,有关的片段便喷涌而出,唤起了多少温馨而又幸福的往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特别是农村,经济萧条,生活艰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饥饿是孩提时代形影相随的朋友,随时随刻都是饿牢牢的。果实成熟的季节,粮食收获的季节,就是小孩子最兴奋和激动的季节,因为这样就可以三五成群地提着竹篮、背着背篓去田间地头、果树地下,毫无顾忌、理所当然的拾捡、采摘人家收获过后剩下的粮食果品,(别人家还未收割是绝不会动的),小麦收割过后拾麦穗,稻谷收割过后捡谷穗,包谷收割后散包谷,一穗穗、一个个往竹篮、背篓里放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枣子、李子等被主人反复采摘后采摘不到或未被发现的“残兵败将”,便成了我们猎获的目标,在树下转上半天,也要想尽办法弄到手后才肯罢休,干瘪瘦小、毫不起眼的果实,在费尽千辛万苦后却成了我们喜出望外的战利品和心肝宝贝,格外甘甜,足够兴奋和激动好一阵子,反复的啃、舔,那劲头恨不得把核都嚼碎吞下。每个小孩神情都那么专注,那么一丝不苟,有时还会为了争夺而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形成那个年代独有的风景。30年后的今天的小孩肯定是无法想象的,不会相信的,但却是事实。每当我们兴高采烈的带着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战利品回到家中,父母除了欣慰、夸奖和自豪外,总忘不了意味深长的说一句“留两个看树的”。说归说,做归做,以那时的知识和阅历是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认为只是父母无意的一句唠叨而已,也没有想过要去理解、领会。时至今日,随着年龄、认知、阅历等的增加,特别是受到《留两个柿子看树》这篇文章的启发,才静下心来去回忆相关的镜头,思考这句话深刻而朴实的内涵。其实这句话包含了农村人特别时期特别环境下的一种生活主张、理念,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生存哲学和方式,除了《留两个柿子看树》中所折射的空巢现象和孝老问题外,我还别有几番说道。
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一个“贪”字。做人不要贪得无厌,有吃的,能吃饱就行了,人心无底,欲壑难填,有的东西并非越多越好,很多时候要尽量给别人机会,分享也是一种幸福,特别是很多身外之物不要过分执着和强求。留那么一个两个、一颗两颗,被人捡到摘到也享受一下那种快乐和幸福,品尝一下果腹之味,至少禽鸟啄食到可能就成了救命之物,那可是比施舍更高尚更大气的一种手法啊!也难为了物质极度匮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我们的父辈及祖先们,有这样的胸怀和境界,能想到这些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并忘不了时时处处告诫和提醒后辈“留两个柿子看树”。
然后是做人要留有余地,要有安排和计划。特别是那种年代,对物质极度的依赖,别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句方言谚语叫“有了一顿胀,没得望光光”,意思就是说,有了的时候暴食暴饮,哈吃哈胀,没有的时候就只得流口水、饿肚子、望光光了。说穿了还蕴含了节俭意识、计划意识,思前顾后,衣食常够,这虽然不小心被某些坐在办公室里隔山臆造的不负责任的专家冠之以“小农意识”的破帽,但几千年“勤俭持家”的美德却被这些没多少知识学问的土包子小心地呵护和传承着,多么难能可贵,足以让多少空喊口号的“家”汗颜而无地自容啊!“留两个柿子看树”,多么朴实而有分量的告诫啊!和今日大力倡导的“光盘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是为来年的播种作准备,宁愿饿坏肚肠,不叫断了种粮。留种如留金,种子就是农民来年的希望和盼头,什么都没有也千万不能没有种子。几颗稻粒挂在穗端,两个柿子留在枝头,它们掉到地上,腐烂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即使不能收获,也算是对土地的感恩和馈赠吧。那实际就是父母祖辈们有意留在枝头田间的种子,是为来年的丰收挂个好彩头,看着它们,心中便有了底,来年便有了好的兆头和奔头。这样年复一年,年年有余,活在希望中,就这么朴实而简单,种子是根,粮食是命啊!
留两个柿子看树,简单的话语,朴实的道理,童话般的意境,让我们铭记终生,回味终生,享受终生。
愿以点滴感受与同年人分享,也顺便祭奠我们已然逝去的青春。
【编辑:东乡哥哥】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