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渴望与畏惧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文南方    阅读次数:6972    发布时间:2018-07-03

倘若女人称男人为“毒物”;那女人便是“药物”,反之,男人称女人“毒物”;那男人便是“药物”,相辅相成。两者虽有相同之处,但体验者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在爱情喜剧中,这样的用词属于邂逅的余昏;在爱情悲剧中,这样的用词显得恨之入骨了。逃离不了悲痛与煎熬,沉溺于痛心过后的颓废。

《倾城之恋》中说:“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药瓶,‘你就是医我的药’”。有种药引叫“相遇”,有种毒药叫“爱情”,有种解药叫做“你”。“爱情”这东西就是这样,如同中毒一般,深深陷入之后你我都会付出代价,或悲或喜。付出者总是觉得给的不够,接受者总觉得理所当然。没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稳固。常言欢笑的人总是显得洒脱自由,无非是占够了付出者的便宜,而显得格外悠然自得;常含泪水的人总是眼里一把辛酸泪,流尽欢与悲,声嘶力竭,自责曾经太傻太天真。中毒的本身是自己想去触碰,中毒的本质是名叫“爱情”的东西。以至于自己无法自拔。只能接受成长,毕竟是青春的必经之路。“爱情”是相互作用的,泛不起你心中涟漪,何来的中毒之说?世事无常,感情本就是如此。欢喜时,甜言蜜语、情话绵绵,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诀别时,两眼相对,言不由衷,把对方视为此生不想再爱之人。坦然释怀,却很悲情,做不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米兰·昆德拉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中说到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性友谊”也成了他渴望拥有女人的肉体,害怕情妇对他的纠缠,是一种负重。爱与被爱都是伤害,不敢用心去体会不同的爱情,用心去寻思的人最可悲。 他觉得自己原则就是:我有高尚的灵魂,圣洁的爱我只埋藏在心里,我的肉体却不同于我灵魂一样,做不到两者相兼。“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之间,他选择“肉体出轨”,情愿一夜欲中作乐,也不想长久持恒。害怕再次失去控制,陷入感情的泥沼,被辜负。在恐惧和渴望之间,必须找到某种妥协;这就是他所谓的“性友谊”。他常对情人们说: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惟有这种关系才能给双方快乐。

我们的爱情故事不会像小说那样精彩,小说却是生活中的写照。爱情和寻找生活似乎一个样。青涩少年时,甜言蜜语,满足于现状,仅此就好。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只要两个在一起都觉得是幸福。即使回到睡处,也要打电话聊上几个小时,才肯睡去。殊不知路过的风景越多,留住的越少;我们无力挽留一切发生在渴望生活得以自由又想拥有爱情的时候。寻找生活也是如此,开始并没有那么匆忙,只怪少年时,禁锢在校园内,只有向往没有行动直接的实践。直到岁月的沉淀,愈发觉得满足不了现在的生活,于是,学会了选择求生之道。在某一个城市的街角流浪,寻找生活的意义;有的人选择漂与浪,显得自由的同时也能读懂些世态炎凉。

感情愈来愈难寻,生活愈来愈紧迫。责任与担当慢慢地呈现在双肩。不会再觉得纯真的爱情会出现在眼前,只好静等随缘;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让你觉得疲惫。感情难寻,生活仍要继续。于是,带着曾经的回忆静静地度过孤独的黑夜,生存的技能不断在更新,不得不与时俱进。

敬畏生命中每一次相遇;敬畏生活中的每一次洗礼。放不下前缘,你就无法在另一处感情里前行。因此,我们学会了挑剔,希望能遇见能共度朝夕的人。真正喜欢的人越来越难寻,现在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过着差不多的生活,都在忙着生活,忘记了怎样去寻找归宿般的爱情。人越长大,越孤单!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就是寂寞孤独的储存者,困惑和冥想总在身旁游移。慢慢的我们没有了脾气,没有肆无忌惮的豪放之情,面对即将拥有的爱情,不敢像以前那样去袒露爱意。畏惧爱情又渴望爱情,人始终是矛盾的动物,要经历无数次抉择才会懂得此生需要怎样的生活与爱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道: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那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畏惧与渴望,相对的束缚;却没绝对自由!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173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