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这是林徽因的书名,我用来做为爱情的标题,觉得合适。
看陆小曼的《吾愿生生花里住》,总不自觉地拿她和林徽因比较。两个才女,文才、辩才、社交才能,难分高下,女人有才而又美丽,尤其少有。这两个女子,因和风流才子徐志摩的两段爱情、一生牵绊,让我们寻寻觅觅。
陆小曼是美的,一种让人惊艳的美。她与徐志摩,这两个婚姻的第三者,将离经叛道的婚外情演绎得惊天动地,而人们,因了他们的才能,愿意选择容忍和原谅。
陆小曼是纯真的,和徐志摩一样,有着一颗纯净的心,柔软、透明、真诚、热烈。唯其纯真,才可以不管不顾,飞蛾扑火。当年的陆小曼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追求灵魂与肉体的的一统,决定和丈夫王庚离婚。陆和徐在各自的婚姻内,思念和牵挂着对方,他们的婚姻成了他们的牢笼,他们各自写着爱的日记和信件。思念、牵挂、煎熬,浓到化不开,炽烈到燃成火,坦率而直白。
最终,他们各自离婚,满足了自己。
美好的爱情固然值得赞美,但终有缺憾,因为我们无法漠视他们对妻子和丈夫的伤害。越是这样的张扬与高调,伤害越是深。
徐和陆的爱情,注定要承载太多的压力。就象梁启超,他纵使可以原谅徐志摩,却认为陆小曼是红颜祸水,终究会害了徐的命。
爱情是年轻的,经不得老。女人的美终究敌不过岁月的风蚀,陆小曼更如是。如果岁月可以停顿,容颜永不更改,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将定格成永恒的水晶。可是,陆小曼终究还是老了,老得与爱情无关。徐志摩死去后,陆小曼却还得活着。当四十多岁的她,头发蓬乱,脸色青白,牙齿脱落,牙龈因抽鸦片变黑,缠绵病榻,与人同居,爱情就已经与她无关。她只是需要有人照顾,有人给她买阿芙蓉。
这样的岁月,不谈爱情。
陆小曼是感性的,林徽因是理性的。
林徽因可以与徐志摩在康桥上漫步,在月光下表白,也可以在谈婚论嫁前及时抽身。不知是徐志摩给林徽因的激情不够,不足以让林为之奋不顾身,还是林徽因年少不更事,尚不懂感情,不懂爱,亦或是她太过理性。从林徽因父亲给徐志摩的回信中可以知道,徐对爱情的投入,都是一般的炽烈。但是林徽因还是退了。也许她有着性情上的软弱,软弱得不敢与世俗争斗,但我以为更多的还是年少,谁没有年少的轻狂与惶惑呢?所以林徽因要了,却又舍了。林徽因骨子里是理性的,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年少如花的岁月成就了她一段美丽爱情,又因了她理性的终结,而变成永恒。所以最终,同样是缠绵病榻,林徽因却是一曲略带忧伤的清风明月。在她,爱情与疾病无关,同样,与岁月无关。
林徽因这样一个外表温柔美丽内心坚强的女子,她懂得隐忍,知道退让。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一朵花儿,是开到极致最美,还是含苞欲放之时更诱人。
说到爱情,我想起另外一个关于爱情的话题。
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就一个困扰她的问题求解于作家毕淑敏。她说,有一个男孩,为了和她继续发展恋爱关系,竟然割破自己的手指给她写血书,她问,男孩这样做,是不是表明很爱她?
毕淑敏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说,凡是让人压抑和窒息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我很欣赏毕的洞察与深刻。凡尘中的男女,在千丝万缕的情感羁绊中,哪里分辨得清方向。这种自伤自残的爱,实质上是把自己的感情强加给对方,是一种自私的爱,不健康的爱。
爱情,只是一段风花雪月、刻骨铭心的岁月,无论它以怎样的方式绽放,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编辑:周驰】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