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校长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昌雷    阅读次数:7306    发布时间:2018-09-04

校长目前已不是校长,但我对“校长”的称呼却一直未改。

我为时刻都能叫一声校长感到为荣,这些年虽未取得有什么骄人的成就,但自己能够做到一个不为家长添烦恼、不为社会添负担的本分人为傲,都与在高中期间与校长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分不开。

校长离开教育岗位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离开校长的身边外出学习和工作目前已是十四年。

将近十年的时间,从二中校长到一中校长,从教育局长到教育局党委书记,从政协秘书长到工会副主席,职务名称一直在改。可每次在电话中,或者见面的时候,我总是校长前校长后的称呼。记得曾经在给校长的信中写道:“此生不管您职务如何变动,您都是我心目中最永恒和最值得尊崇的校长。这个称呼是学生对您多年教育的感恩,也是对您思念的不变。”

是的,确是如此。十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但对校长的那份感情却没有因时间的变迁而淡化,相反越来越浓烈。每次回老家路过县城的时候,总忘不了发个信息问候校长,或者到他家里坐坐,看到他身体健康,也就放心了。

高中时候因为担任学生会主席,加之校长任我们班的地理老师,所以和校长接触的机会较多些。就这样我慢慢进入校长的视线,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一点点的关注。或许当时在校长的眼里,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他最听话的学生,至少我没有给他惹过一丁点的麻烦。

校长的言传身教对我高中以后的学习和现在的工作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至今我都还能清晰的记得校长当初对我们的教育。那时他因为忙于教学管理及行政工作原因,每次地理课上都会超时超量。但在偶尔空余的时间,他总会用他亲身的学习经历来激励每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告诫大家要珍惜每一分学习的机会。或许是同样的童年苦难经历,校长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大脑中,我暗下决心,今后也要像校长一样站在讲台上,向我的学生讲述我的经历。只可惜,我没能做一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但至今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也算能够安慰自己了。

我明白,校长当初之所以向我们农村孩子讲述他曾经的经历,不是说谁比谁要笨,而是因为农村孩子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能过的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可能,只有在成长中不断的向前奔跑,不甘落后,方能追上他人。

这些年来,与校长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工作或者生活中有解不开谜团的时候总是想到打电话发信息咨询意见,总觉得,有他的意见作为参考,心里才是踏实。而校长亦能记住他的大部分学生,比如2015年的时候,他与好友一起相约来威宁,刚上高速就打电话告诉我说要过来看看我,顺便去“石门坎”了解一下民族文化,叫我先预定好他爱吃的某家“老猪脚”火锅等他。接到电话很是兴奋,毕竟校长老远的驱车前来,并是不为了一顿爱吃的“老猪脚”火锅,而是体现出校长对一位普通学生的惦记。我去北站接他,一同陪他去“石门坎”观看了石门的古迹,了解了大部分历史。在去昭通夜宿的路上,校长和我谈起了很多,告诫我在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如何做好单位领导的得力助手等等。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校长的谆谆教诲将为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不竭动力,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下此文,愿校长每一年的教师节都能感受到每个学生带来的祝福,愿校长的桃李都能成为不同领域的中坚力量。

祝愿校长和每一位辛勤工作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1212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