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吟咏离愁别绪的千古绝唱,于今天用来刻画船帆自身的命运,恐怕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是啊,放眼望去,在长河大江的波峰浪谷间,何处能寻觅船帆那飘逸的倩影?
黄澄澄的方舟之上,正中树起高高的桅杆,凭依它拉起雪白的帆篷,在长风鼓荡下滑行于浩淼迷濛的天水,最后溶于目之难及的所在......这景观将予你什么感觉?
卓具诗情画意的船帆,你这婉词丽句的吟咏之物,曾在多少文人墨客唇间沉吟?在多少古圣今贤笔下生辉?“过尽千帆皆不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孤帆远影碧空尽”、“星河欲转千帆舞”......在古往今来的诗山词海中,咏帆写帆可谓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在此,帆即船,船即帆,帆成了船的代称,成为船的装饰和点缀,“诗眼”和“点睛之笔”。是啊,设若没有帆,船哪会具有飘逸、灵动及挥洒大江大河的优美诗意?
当胼手砥足、苍老赢弱的纤夫再也肩负不起木船的沉重,当木船那“老牛破车”似的脾气折磨得人们再也不堪忍受......一袭素净的帆篷终于升上高高的桅尖。于是,在那奔波不息、舟来楫住的飞浪里,又多了一道俏丽的风景。
家住江畔,日见船帆点点,先辈们或许也就见惯不惊、不以为然了。在我少时,稀稀疏疏的几点船帆飘举出没于汽轮、驳船群中,颇像装束素净的乡妹子误入大都会豪华雅丽的娱乐场所,虽不大协调也还算新颖别致。再后来,再后来就渐渐看不见船帆了。它不是消溶于远山云水,而是一去不复返地溶入历史的天色水色中去了。
船帆去了,那“扁舟一叶”也去了,那“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也去了......无数悠远的、恬静的,令人思古怀旧的诗情画意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之中;而无数缺少诗情画意但却代表着现代文明的事物却正在源源不断地、不可抗拒地闯入我们的生活。这于“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且“二者欲得其兼”的现代人来说,实在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
【编辑:东乡哥哥】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