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蛊虫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木小十    阅读次数:6637    发布时间:2018-09-29

  初到贵州那会,听说有个苗族居住的三不管地带,养蛊者甚多,只是听说,并没见过养蛊者,更没见过蛊。

  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从乡下的寨子到集镇大都是步行,也可骑马,甚至有些人为了省钱,到城里也是用脚来丈量路程的。

有次过年,去乡下亲戚家,呆的无聊,便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去集镇上看花鼓的演出,那时的我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还不太能欣赏,尤其是山歌听来听去好像都是一个腔调,看了一会便觉素然无味,于是就独自去找了家粉面馆吃了碗素剪粉。表演结束,我们随着三三两两的人群赶回所住的寨子,走到半道,不知怎的,忽然腹痛难忍,霎时顿觉眼冒金星,浑身虚汗,脸色苍白,我猛然想起,我们所到的集镇正是离传说中养蛊的地方近。我的思绪迅速翻腾,把整个到集镇的时间在头脑中以16倍的速率过了一遍,难道是在吃粉中中了蛊奖?对,一定是!我在心里默默诅咒着那放蛊之人。我便对亲戚说,别是我中蛊了吧?当时亲戚还笑我真是头脑灵活,说哪有那么多的蛊虫害人?而且我又没得罪什么人,不会被放蛊的。可能是吃了不太干净的东西,肚子才会痛,休息下一定会没事的。我半信半疑坐下来休息,果不其然,过了一会,肚子便没那么痛了。但山路却走不动了,恰好这时同寨子的人赶马从集镇上驼东西回来,让我坐他马背上的篓子,以前看电视里那些英雄侠客骑马的飒爽英姿,心想:终于有机会感受一下侠客的风采,定是豪情满怀,天下唯我了。不想真的应了那句: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老话,一坐上去,便觉天旋地转,有种首次站在高楼往下看,心被挖空的感觉。于是连忙下马,方觉回到了地球。后来还是拽着马尾巴走了一程,一直还担心会被马踢下山崖,不过,最终那马还算训练有素,在我的战战兢兢中并没有发飙。

    虽然那次没被放蛊,我的心里却有了阴影,去集镇上总会不自觉地闭上嘴巴(听说放蛊的人都是把蛊养在自己的指甲里,等到蛊成熟了,就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弹入到你嘴里),也不敢在外面乱吃东西了。


    追剧时常会看到剧中的女巫利用蛊虫害人,通常那女巫都会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长袍,嘴里嘻嘻索索地叨唠着听不懂的文字,在月圆之夜跳着妖舞施法。受了蛊虫侵体者若救治不及时,便会辞别今生,再觅个好人家投胎转世。    

    电视剧里也许是为了给施蛊者蒙一传奇色彩来吸引观众眼球,也许非要把情节渲染的扑所迷离才能更能走进观者的内心深处。而我所听到的中蛊者的故事却并没有那样的曲折离奇。

    记忆中大概是到贵州的第三年,在街上买东西时碰到一熟人(她父母都是山东来的南下干部,所以很有老乡的情结,觉得比别人要亲切些),便很是热情地打了个招呼。不想她把我拉到一偏僻小巷,很神秘地对我说:“我大哥前段时间中了别人放的蛊了。”“大哥不是在贵阳上班吗?难道省城也有放蛊之人?”我带着诧异的表情连声问。 从这半个老乡的嘴中我慢慢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前段时间她大哥回来看望父母,在家多待了几日,这儿有个习俗就是一到礼拜天乡下人都带着自家田地里种的吃不完的瓜果蔬菜拿到城里卖钱,再把所卖之钱换些生活必须品带回家。   

那天正是礼拜天,大哥吃过饭到街上转悠,在街上也就与人说了几句话,不想回到家便腹痛难忍,回到贵阳大大小小的医院都看了个遍,检查做了一大堆,结果什么毛病也没查出,最后连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正在一家人都笼罩在黑暗的阴影中时,一好心人提醒说:是不是中了别人放的蛊?最好去找些苗药来吃。那句话无疑是救命稻草,慌的她们家所有人到处去打听药方,最后总算化了个大价钱求得良药,大哥的病也奇迹般的好转起来。

      虽然我也偶尔听人谈起过蛊,但亲耳听这半个老乡说的发生在她自家人身中蛊虫之毒还是第一次。

      “那中蛊是啥样子啊?”我连忙问

      “肚子痛,拉的大便是黑色的,像青蛙的形状。”她仍心有余悸地回答。

      “听说放蛊者一般都是放给与自己有过节之人,或者自家的仇人,大哥与这些人无冤无仇的,何以会中蛊毒呢?”我又不适时宜地问

    “养蛊者把蛊养在自己的手指甲里,等到蛊成熟时,若养蛊的人放不出去所养之蛊,她便会自己中蛊毒,所以,无论有没有仇恨,她都会把蛊放到别人身上的。”经历过自家哥哥中蛊后,她仿佛成了蛊之专家,很是专业地告诉我。

    我至今不明白,蛊成熟了为什么非要放到人身上才能不让养蛊者中蛊毒,难道放在动物身上或者把蛊扔掉不行吗?

     “那养蛊者又是怎样把蛊放到别人身体里呢?”我又问

     “趁着风势,在你与别人讲话不注意时,她把手指轻轻一弹,蛊就会被吸入到口里了。”她说

      我更加不明白了,如果老天不作美,没有风的时候养蛊者又怎能把蛊弹到别人嘴里?还有那养蛊者的弹力那么厉害,难道从小就练成了“一指阳”神功不成?

    后来我又听说一乡下亲戚在吃别家婚酒时也中了蛊,后来也是吃些草药才好转的。

    再后来,再也没听说过蛊的故事了。也许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许是养蛊者都受到了不好的报应,又也许是养蛊者的良心发现,(听说寨子里的人都不会与养蛊者说话的)总之,那些放蛊之事就如人间蒸发般再也听不到半点消息了。

  只是,我最终也没见过放蛊者的手法,也没见过中蛊毒人的模样,那些陈年的传说也被慢慢淹没于这就在你眨眼的功夫都有着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随着历史,估计也只能变为传说了。



[编辑:付溶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123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