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背篓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二蛋    阅读次数:14410    发布时间:2019-07-19

每每走在路上,看到背着背篓的人们,虽然不知他们来自何处,又走向何方,但我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不再感到迷茫,真想向前靠近,轻轻地叫上一声“娘”。想着这背篓承载了几代人的辛劳,才让我从穷乡僻壤的家乡走到繁华的都市,实实在在地让我想起了娘,想起了外公,想起了外婆,想起了奶奶……

真不记得外公生于何年,大概也忘了他的逝年,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外公去世的那天,我从很远的学校放暑假走路回家,走了近五六个小时,刚到寨子路口村民们就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从人群中一位慈祥的老人说出:烂仔,放假回家来了,外公不在了,父母都到外公家去了,饿了吧!我这才知最疼我也最器重我的外公不在了。我放下书包箭似地飞奔到外公身前,流着泪,点上香,深深鞠上三鞠躬,心久久未能平静。外公一生凄凉,早年从军,参加过抗美援朝之战,战中下阴中枪,捡回一条性命。战后返乡途中又把一等功奖章丢在了途中,没能找回,就这样,外公没能享受国家工作的安排。从军的时候,外公没有结婚,等战后回来,下阴中枪已失去生育能力。说到这里,人们会问我,没结婚又失去生育能力的外公,从哪捡来我的母亲妈妈。说来话长,人们总是希望不幸中有万幸,可对外婆来说,不幸中还有不幸。其实,外婆最先嫁给的是外公的哥哥,也就是我母亲的亲生父亲,生下母亲没有多久,我的亲亲外公就被饥荒病魔夺去了生命,留下外婆和母亲孤苦伶仃地等我外公战后回来,等啊等,终于等来外公。外婆就这样下嫁给了战后回乡的外公。战后胜利回乡的外公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工作安排,一生靠自己的手艺,编编背篓,织织竹框,养活了全家三口,养活了我母亲妈妈。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的背篓时常四五个,都是外公用竹箴编织的,有大的,有小的,形状各异。小而精致的,奶奶就用来背我们几个小的娃儿(三妹、四妹和我),或逢年过节背些礼品走访亲戚朋友。大而粗壮的,二姐、大姐就用来背柴,背猪菜,还有在农忙时节,用来帮父母上地里背一篓或半篓土豆、红召、稻谷等,以减少父母一些劳累。我深深记得我用背篓背过牛粪、猪粪跟着父母下地种田,背着背着汗湿透了腰背,衣服被粪迹和汗水随竹箴印成了横格状的花印,洗也洗不脱,直到衣服穿烂了不能再穿,闻起来还有粪汗味,常常一走进人群,人群自然散去,我还不知所以然。散去的人群从中发出不约而同的讥笑声:没洗澡的猪,臭死人!

我是奶奶用背篓背着长大的,可用背篓背我成人的是母亲妈妈。没等得及我长大成人奶奶就过世了,享年八十六岁,记得我还没上小学。在奶奶要去世的那一天晚上,我在奶奶的身旁拱来拱去的,奶奶用人生最后的一口气轻声地对我说:小仔啊,别拱了,奶奶在天堂会保佑你的。就这样,奶奶就把背我长大的背篓留给了母亲妈妈,虽然母亲没有用来背我,也没有背弟妹们。一直留着,只是偶然赶集时用来背些生活必需品回家,可在我心里一直就像被母亲用背篓背着,渐渐长大,懂事,明理,成人,母亲越背越沉重,直到我大学毕业,弟妹们也渐渐长大,才有所减轻。从奶奶离开后,我就再也没有在背篓里被背过一刻了,更多的时候是我背着背篓,哼着童年“小背篓”的歌谣,上山放牛、砍柴、打猪菜,下地种田背牛粪、背猪粪。

如今,编织背篓的外公走了,等待编织背篓的外公的外婆也走了,还有用外公编织的背篓背我长大的奶奶也走了,用外公编织的背篓帮父母减轻负担的大姐也在天堂的那一边陪伴奶奶去了,姐姐还是一样地想念外公,外婆,奶奶也一样常常用背篓背着姐姐去看望外公,外婆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0724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