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烽火正连天
文/杨昌雷
1.
一只跳蚤,悠然趴在我的肩膀,舔着舌头,满足地享受着我身体内和鸡血不一样的血液味道。
瘙痒促使我用手挠向跳蚤叮咬的肩膀,它嫌我打搅了它富足的生活,居然爬过衣领,跑到我洁白衬衫的胸前,以一个黑点的样式,朝我狰狞的冷笑示威。
气得不行,用右手食指,慢慢移动到跳蚤半蹲的地方,使劲十二分的力气,定要将它压得粉身碎骨,方得安心。
2.
它的感知,超过人类数倍。
手指刚刚抬起,它便一跃而起,以光的速度划过优雅的弧线,消失在我深色的裤腿表面,去了我眼光所不及的居所。
听说消毒液可以杀死很多只跳蚤,我决定用此法杀死这只令我尴尬的小东西。于是我把半瓶消毒液倒入盛满清水的盆里,把身上的衣裤脱得精光,包得严实的投入水里,想让这只讨厌的跳蚤欢欢实实的洗过最后一次澡。
3.
可我还是担心,它会不会趁我在脱掉衣裤的瞬间悄然从裤腿溜走,亦或通过我的脊背跨越到我的头发里,用一分钟的时间,在那里产下一枚卵,赢得繁育后代的时间。
反正我很担心,有没有消灭到这只跳蚤。在睡下之时,心里仍是战战兢兢,担心不已。
总是在想,如果真在发间产下一枚卵,我会不会剃光所有的头发?
那样岂不是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还是选择相信跳蚤已经死了,免去不必要的猜想,安心休息,继续明天再和第二只跳蚤的相遇。
4.
2019年7月,县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我从单位选派到了烽火担任第一书记。
在这个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的脱贫攻坚关键节点上,我深知此时担任该职务的压力和困难。但有些东西不允许讨价还价,既然认定了需要我去,就算前面有荆棘遍布,也得挺胸前行,义无反顾。
原本有许多可以推却的理由:比如单位还有其他的人可以选派,我怕不能胜任;比如我的小女才三个月,有妻女需要照顾等等。
但是,再多的理由也比不上对自己的一份信任。
5.
打点行囊,决然出发。
周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告别妻女,便从北站上路,沿着都香高速一路向西。
车以不超速的速度,以接近最高时速驶向烽火。窗外偶尔掠过的农田、雾霭,把我的思绪提前带入到了烽火的战场。
总是在想,烽火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贫困程度有多深,贫困发生率是多少?最主要的是今年能否按时脱贫?
6.
过小海,掠观风,越迤那。终于赶在没有迟到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报到。
原本以为要费劲才能到达的村子,却是紧挨着集镇的所在,更有甚者以前下乡多次路过,竟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来这个地方任职两年。
眼前的景象,有点颠覆未来之前的臆想。新华水库雄踞村头,以庞大的库容护佑着下游的百姓,勤劳而安乐。水溪河贯村而过,雄浑的河水滋养着两岸的土地,让河谷两岸的作物安全地度过了初夏的干旱,挺过了自然界严峻的考验。
7.
一排排整齐的玉米,挺直着胸膛,在风里摇曳,抽穗,用沉甸甸的方式回报给质朴的主人。
一行行行武般排列的烤烟,迎风招展,用微笑的方式,等待烟农将它们由青色变为金黄。
一株株佝偻的苹果,任果实由小变大,由绿变红,直至枝头被压弯了腰微笑俯视大地。
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伏在中石高等级公路的两旁,任凭新生的蔬菜在来往的车流声中吮吸着土壤中的养分,哺育着一茬又一茬蔬菜的生长。
烽火不止玉米、烤烟、苹果和蔬菜产业,还有辣椒、土豆和牲口。
8.
光有这些还不够。
很多东西存在于眼前的只是表象而已,犹如一叶障目,遮盖了很多需要实地了解的实情。
比如贫困人口的基数,贫困户人口的增减,错评漏评错退;比如贫困户收入核算,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保障问题;亦比如政策宣传、卫生整治等等。
一表一数,都需要自己亲自走访、亲自查看、亲自了解。只有亲自核实过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也才是自己拿得出手的数据,不担责的数据。
所以必须进行一户一走访,一户一见面。
162户贫困户,需要花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走访和整理。
9.
也不单单只是走访。
还有许多的鸡毛蒜皮和软硬件设施需要处理和建设。
每天的日程安排都是满满的,感觉犹如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近两年的时间打一场攻坚战,消灭贫困,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放弃了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习惯在村里没吃早餐开始工作到十二点,工作组的成员一起回村里生火做饭,到下午一两点才得以吃午饭;习惯于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提着棍子防狗,双手不闲着的日子;习惯于蹲在地上,站在泥里,坐在土上向群众问长问短的方式;习惯于不洗澡、不洗头、不剃胡须,造血供跳蚤吸食的日子。
跳蚤就是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悄然安居我身。
10.
记载有云:汉·蔡邕在《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说:“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民间有传,在通往石门老路的边上,曾建有烽火墙,烽火台,用以抵御外部入侵。或者,现在的烽火由此而来,具体没法进行考证。
之后有“烽火连天”一词来比喻战火遍及各地。在脱贫攻坚战工作中,其实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愿都能圆满完成这场战役,全身而回。
作者简介:杨昌雷,男,80后,贵州金沙人,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信访信息投诉受理中心主任。爱好文学,有多篇散文在全国报刊发表,著有散文集《套》一书,现为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