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阳明洞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木小十    阅读次数:7477    发布时间:2019-07-31


阳明洞

        阳明龙场由来已久,阳明心学更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对于阳明大师修炼悟道的阳明洞虽近在咫尺,然对于生活在贵州近20年的我却未能一睹其风貌。

        阳明洞位于贵州修文县城东栖霞山,七月份的修文气候凉爽宜人,我们决定在这个清凉的夏季去大师悟道的地方感悟一下那深厚的哲学思想。

        我们下的车来,淅淅沥沥的小雨正漫天飘舞,贵州的雨大多是细腻温顺的,所以我们并没感觉有什么不顺,相反,走在微微湿润的人流中,闻着四周充盈的清晰的泥土气息,倒有一种清爽渗入心肺,让你不觉荡气回肠起来。

        到达龙场的外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上方“知行合一”四个绿色大字,让你的内心在不觉中也凝重,严肃起来,置身于这苍茫大地之中,瞬间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与无知;甚至渺小到你基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仿佛四周都被大师的理念所包围。

        怀着敬畏与仰慕之心,我们轻轻走进大师,远远的便看到了一座颇具仙骨道风的雕像屹立于广场的正中央,那雕像微微抬头,一副凡尘琐事皆抛于脑后的凛然正气不禁让人为之动容。雕像前有一窄窄的石砌水流,水上漂浮着几朵安静的如同少女的睡莲,加上两旁各种翠绿的倒影,还有时不时的小喷泉,真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与悠远,让我们更加期望看到阳明大师悟道的阳明洞了。

        雕像右拐,我们随着人流来到记录阳明大师生平事迹的园中,园子几经修葺,整体看上去像一个大大的“王”字,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我们不得而知。园子最里层又有一座大师的雕像,端坐于水池的座器上,显得庄重而神圣。据说当年张学良将军也曾被囚禁于此悟道,终不知他最终有没有感悟阳明心学的真谛,由此可见,阳明心学早在很久之前就已广泛推广到各级领域了。

        从进入园中的一刹那,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便充满了你的整个脑细胞:各种色彩的字牌悬挂在通道两边,如闪亮的精灵守卫着整个大师的光芒。

        王阳明的哲学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思想体系,其以“心即理”、“之前合一”、“致良知”为其核心,发挥了明以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论,强调了“亲民”的重要思想。走进大师的这一整套字里行间,聆听者大师的各种学说和至理名言,以及大师的家庭教育,人生历程。我们一边赞叹大师那苍劲有力的书法,一边感叹着大师与朝中奸人斗智斗勇的计谋以及那乐观向上的精神,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严谨治学的理念,不知不觉早已忘了身处何地。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来到大师悟道的洞府,山洞因其简陋,被大师诙谐地称为“何陋轩”,意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确,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洞的右上角被安国亨题刻的:阳明先生遗爱处,充分表达了贵州人民对王阳明的思念之情;洞外的石壁蔓延出各种绿色藤枝,绿乃生命的象征,忆阳明大师当时在洞中与诸多学子论书,讲道,定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那个时候的阳明洞宽敞,能容纳万余人,故又称“万人洞”,只是迄今泥沙已塞满洞口山门中的外围,前方不足50平方米了。听说在洞的后方的出口可以走出去,我们没有在洞中寻找出路,只是仔细看了洞顶与崖壁上各种的摩崖石刻,瞻仰了据说是大师曾经居住的一个狭小空间。这天然的大溶洞如今阴暗潮湿,也不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阳明大师该有如何的韧性才能悟出“格物致知”的真谛,从而创造出举世无双的“阳明心学”。


我们只是无端的发自内心的敬畏着这位先人。尤其是近代的阳明心学不仅仅是盛行于国内,它早已走出国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延伸,阳明文化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放射着迷人的彩光,让后人不择余力的去探讨其内在的奥秘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0646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