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从土匪到志愿军的蜕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晏福强    阅读次数:15268    发布时间:2019-08-11

解放前,他曾经当过土匪,解放后被政府宽大释放,后来又报名参加志愿军,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屡建奇功。因受伤从部队转业后深藏功与名,做了一名马车夫。无论家里遇到多少困难,都不愿意找国家麻烦。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由一个土匪蜕变成一个英勇善战、品德高尚的志愿军战士的?

他叫施绍明,是我的姑外公。因为家境贫寒,经常遭人欺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目睹了土匪的抢劫,那个他最痛恨的财主家里被土匪掳掠一空,报到官府那里,官府派人装模作样的查来查去,结果是不了了之。姑外公于是主动找上门去,当了名副其实的土匪。但是,他有一个原则,只抢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绝对不抢平民百姓。抢来的东西,还时不时接济家里断了顿的乡亲,因此,得了一个义匪的称号。

1950年,家乡来了解放军的剿匪部队,姑外公所在的匪巢被解放军攻破,几十人的土匪队伍彻底溃败,姑外公和一个叫王少华的土匪,同时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因为他没有对解放军开一枪,在当地的百姓中口碑很不错,最后,到政府组织的感化班上政治课。

姑外公在感化班呆了不到一个月,解放军的教员给他们上课,讲解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讲解当土匪是不劳而获,讲解新生的人民政府,如何保护百姓安居乐业,姑外公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认得几百个字,比其他几个同伙悟性高,他亲眼看到了解放军宁愿睡在大街上,也不愿意骚扰百姓的情景,这样的部队他还是第一次见,参军的人都是主动排队,和国民党抓壮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姑外公从心里佩服,从此,他从土匪变成了守法的普通百姓。为了维持生计,他幺起了马车,这是他当土匪之前的行当。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抗美援朝的标语,在姑外公居住的小镇上贴得满大街都是,征兵的报名处,报名的队伍排了几百米长。姑外公那年只有21岁,也许是受到了感染,他也加入到了排队的人流中。经过体检,姑外公拿到了录取通知,他身着一身绿军装,胸前带着大红花出发时,雄姿英发的模样,把欢送人群中一个女孩的心俘虏了,她扎着一双粗大的辫子,脉脉含情的目光,依依不舍的送他走上战场。

他参加完几个月的军训,就跟着部队过了鸭绿江,有一次行军途中,正好遭遇一次突如其来的美国飞机野蛮轰炸。当了几年的土匪,在部队军训的几个月,教官都是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给他们新兵蛋子讲了躲避轰炸的方法,一定要迅速的转移到刚刚爆炸过的弹坑里,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剧烈的轰炸,让他经历了一次恐怖的战争洗礼,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在朝鲜战场,他就在三十八军,军长就是梁兴初,第一仗没有打好,被彭德怀元帅骂得狗血喷头。后来,三十八军知耻后勇,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姑外公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作为炮兵连的战士,他算其中文化高的,学习炮兵的知识和技能也很刻苦,他先后学过八二无后坐力炮、九二式步兵炮、105榴弹炮及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作为一名炮兵,他亲眼目睹美国鬼子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也曾经听过最著名的松骨峰战斗经过,他还见过这次战斗中七个幸存者。这次战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详细描述过,该文还进入了中学教材。这件事情,姑外公没有给家里任何人说过,是他去世的时候整理遗物时,在日记里记载的。姑外公说他能够活着回来已经是个奇迹。他们镇上一同参军的十几人,只有他和曾经一起当过土匪的王少华活着回来。姑外公左手只剩下拇指和食指,另外三个指头被美国佬的弹片削掉了,其他身体零件还算齐全。其他人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永远埋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1953年从朝鲜回国后,姑外公因伤从部队退役,又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小镇,他结婚了,新娘就是那个目送她参军的大辫子姑娘,就是我的姑外婆。那时候,国家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士兵基本上都安排工作,组织上给他发营业执照,让他做点小买卖,他说是剥削人,不想干。他说有能力自食其力,不会让妻子和孩子饿着和冻着。姑外公把退役时的安家费,拿出一部分购买了一辆新的马车,当起了马车夫。就是靠着赶车的手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由于左手残疾,他幺马车时,左手的缰绳怎么用力都握不紧,经过差不多半年的的时间的反复锻炼,他赶车的技艺又快又稳,谁家有啥活路,都喜欢找他,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

每当劳累一天回到家时,姑外婆就会给他揉揉酸痛的臂膀和受过伤的地方,两口子和和美美的过了许多年,他获得的军功章有好几枚,都放在了家里的一个小木箱里。经常拿出来用干净的布条反复擦拭,直到去世前,都保持着擦军功章的习惯,他说这是军人的荣誉,不能让它们粘上污点。

1960年至1962年,国家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中国和苏联老大哥彻底决裂,为了还债,中国人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家人不开锅了,姑外婆就让他去找找政府有关部门问一问,看看志愿军战士有没有点优惠政策,哪怕多几辆肉,多几斤粮食也好。但姑外公一口回绝。他说国家这么困难,苏联又逼着中国还债,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了。1965年,姑外公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弥留之际,还反复叮嘱家里人,一定不要去找国家的麻烦。

姑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才牙牙学语,长大后,曾经听姑外婆给我妈妈说起姑外公的往事,眼泪不停的流,她没有想到一个当过土匪的人会改变得如此彻底,到死都不肯给国家增添任何负担。

隔壁邻居知道她家是军烈属,时不时的接济一下,日子过得很苦。姑外婆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拉扯长大,直到去世。因为几次搬家,姑外公的军功章、日记本和在朝鲜战场的照片都全部丢失,家人也一直没有去找过有关单位寻求帮助。

姑外公尽管已经去世了半个世纪,但年过八旬的母亲,还时不时提起我姑外公的往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20671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