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迈过了四十年的征程,改变的不仅是人民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社会形态。时髦的说,如今是经济社会。可是,这经济社会中的许多事情,却是值得思考的。
我太太因为心脏有问题,给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血脂偏高,导至全身血液流通不畅。最明显的表现是,常年手脚冰凉,怕冷,睡眠质量很差,容易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有一位中医专家,给她拟了个“方子”,常年服用,虽不能彻底根治,却可以逐渐减缓那些不良症状,保证身体素质不受太大的影响。
我拿着“方子”,在附近的几家医院、药房搜索了一遍。到也没费多大的事,就在一家私营的诊所找着了。
别看是一家小小的诊所,工作程序还是满规范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不要挂号,直接去相关的科室找医生即可。这不,找到了中医科。当然,这里是麻雀,不是雄鹰,一切都很小。所谓的科,可能是分类的需要吧,小得只能放得下一张三抽桌子,两把椅子。真的实现了大医院诊室门上贴着的那句话:“一诊一患”,多来半个人都没地方呆。医生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同志,面色温和,说话声音不大。我给他看了“方子”,他说:“这是活血化瘀的方子,从哪搞的?”
我笑了笑,说:“朋友推荐的。”
“呵呵。”医生也笑了笑,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说:“剂量小了。按这个剂量,效果不好,加大些吧!”说得很肯定。
“不用,就按‘方子’上的剂量吧。”我回答得也很干脆,没有商量的余地。
医生看我的态度,没再说什么,就开始写处方。然后,在电脑捣鼓了半天,说:“一副六块钱。要几副?”
我说了数量,他在处方上写了几个字,放下笔,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枚很小的戳子,盖上,交给我,便完事了。
我说声谢谢,起身出门,不用转身,就到了诊所的总柜台,递上处方,付过费,再到药柜前,就是按方抓药了。一切的一切,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了。
后来,我又连续买了三次,都跟第一次一样,很顺利,很正常。还有,每次医生都提醒我说:“剂量小了,要加大些,不然,没效果”。每次,我都不同意他加大剂量,也就还是按原方子,开处方,付费,抓药。
大约在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我又去这个诊所买药。还像以前一样,进入那间小得只能容得“一医一患”的中医科,医生也和前几次一样,开好了处方,说:“剂量小了,这段时间没什么效果吧。”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因为,提供此方的医生说过,这个方子要长期服用,方才有效。才服用了个把月,是看不出有什么效果的。不加大剂量,是为了安全,不影起其它的副作用。但是,这样的话,似乎没有必要跟他人说,照方服用就是了。只是,这个医生老提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
医生又在电脑上,上翻下看,折腾了几分钟。忽然说:“这次,要十块钱一副了。”
我感觉没听清楚,便问道:“你说什么?”
他的眼晴依旧盯着电脑,说:“这药,要十块钱一副了。”
我以为他记错了,说:“上几次都是六块钱一副,怎么了?”
他还是目不转晴的说:“你经常来买,每次买的量又这么小,不调价我们就亏本了。”
听他如此说,我有些不解。我说:“我常买,你多销,减少库存,资金周转快。对于你诊所来说,是好事,应该给我优惠才对呀,怎么到说亏本,还要涨价呢?”
这时,医生面对着我,不苟言笑的说:“你不知道,药材去年就调价了,我们若不调价,那就亏大了。”那语气,那态度,极其诚肯,就如同这些药是无偿送给我似的,涨点价,我都得感谢他诊所。
我有些不解。说:“去年药材调价,你们为什么不跟着调呢?现在,看我常来买,你调价。而且,由六块调到十块,几乎翻了一番,好像不太合理吧。你是医疗机构,应是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不能把金钱看得太重了吧。”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