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的柳巷,脂香的酒;衣袂的环肥,相思的瘦……一个落拓不羁、风流多情的翩翩公子;一个终生流连烟花的才子词人。他撩开悠扬宛转的琵琶声响;他收起折扇剪下盈笑的梅枝;他踏过红颜巧设给他那镜花水月的邂逅;他独斟男女欢爱之后那疼彻肺腑的落寞……从这家的酒绿到那家的灯红;从这里的钗头凤到那里的金步摇;从你的长亭兰舟到我的宝马雕车;为她苦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替伊醉填“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就是那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
有人说柳词过于绮靡,也有人说柳词伤感缠绵,更有人爱君的惊世才情和铮铮傲骨,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柳永风流倜傥,最喜欢陪歌女吃花酒,然后留下自己写的词。有人为此倾羡,有人为此感怀:柳永身边自是少不了这般的女子。她们人前是艳冠六院的风尘女子,让人叹:一笑千金少:人后却可以为柳永铺纸研磨,温婉如水的问:“七哥要茶还是要酒?”她们说:“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在她们眼里白衣素冠的柳七远胜于紫绶金章的帝王。想象着他的红颜知己问他:“七哥如此才学,何不应仕?”而他挑眉“小生自与那些功名的主子不合,不若这般,反倒自在.”
白衣卿相柳永,北宋词人。出生福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
柳永是为情所生,为爱而死的男人。他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寻找着他心中爱情圣地,体验着一段段不同的情爱经历。在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柳永第一次提出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他认为才子理当配佳人,如果美人身边若没有才子,那便大跌眼镜,没了风景。就因为他的才华横溢,他的一生身边才会蜂飞蝶闹、花团锦簇。柳永用一颗真心对待女人,就连歌妓都会被他当做真正的朋友,而换来的不仅仅是女人们诱人的风情与身体,更多的是她们的情意、品格和心灵的依附。
男人通过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来追求女人,而柳永恰恰相反,他只追求女人,而不去追求事业。女人的身上有比事业更为自由美好的东西。柳永后来也做过芝麻大的小官,口碑很好,但柳永还是厌恶官场上的那些潜规暗则,他在词中说:“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可多取。”柳永把自己的生命和光阴献给了妓女,妓女也把真诚给了他。
按理说,一个仕途不顺,混迹风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流浪汉,怎么会取得如此众多佳人们的垂青呢?他的才情,他的性情,他的那一份以仕途艰难而换回的清高;他的那一份不屑权贵而赢得的尊重……或许,这些都不算数,因为爱他,根本不应该需要任何的理由。
有人归纳说:晏殊的爱是富贵之人的爱,爱得是样悠悠绵绵;辛弃疾的爱是英雄悲凉之爱,爱得是那样凄美而又孤独;而柳永的爱却是平民的爱,爱得是那样热烈而又真挚。翻开陈年旧账,恐怕不风流的古代才子寥寥无几,为数不多。佳人们对于才子们心灵的宽慰自然是他们才思涌泉的好的酒肴,吟诗做对,笑谈风月,良辰美景,醉卧裙下。才子佳人故事成了他们重要的创作素材。南齐苏小小;唐朝李冶、薛涛、鱼玄机;宋代的李师师;明清之际的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陈圆圆;近代的赛金花、小凤仙等都属于这一类喜爱结交名流的风尘佳人。她们沦落风尘,完全违背三从四德的古训,本应受到封建礼教的绝对排斥,可是众多有不凡见识的文人墨客却对她们表示出极大的宽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是柳词成就了章台柳絮,还是她们成就了柳词?当是柳词风靡一时,上到皇宫六院,下至平头白姓,“凡有井水处,尽能歌柳词”。可到最后,那些女子终究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他一个人,客死异乡。由众妓筹钱相葬.
出入烟花巷,混迹风月场,虽然柳永所提倡的是一种泛爱式的互爱,虽然他并不能为爱一个女人而终生不渝,但他的每一次爱的经历都倾注了他真心。也正是每一种爱都是以平等和互爱为前提的,所以他的爱情常常达到一种异常强烈持久的程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这两句词刚好概括了他那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为了思念心上的人,就是自己变得消瘦与憔悴了,衣服变的越来越宽松又有什么可悔得呢?心甘情愿地去爱一个人,爱得刻骨铭心、面容憔悴,这岂不正是人生的一大境界?这句诗无法不便成流传千古的名句,不仅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还表现了爱情的永恒之美,那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耐力;那种“铁杵成针,滴水石穿”的韧性都令人心趋之,神往之。
作者简介:
赵冬,吉林市人,贵州作家网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图书主编及策划人,杂志编辑。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多家文学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0余篇。有作品被介绍到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等转载;小小说《教父》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作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配乐播放;有作品收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并被选入多省的高考模拟题、中考考试题;有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九十年代被誉为中国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开创了中国青春美文,被《女友》杂志百万读者评选为“中国十佳散文作家。
在作家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知识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等30多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2部、散文20部、散文诗10部,并在台湾出版个人散文选2部。主编了20多套100多部文化丛书。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人民中国》《中国青年报》《诗刊》《中国青年》《中国妇女》《知音》《女友》《新体育》《大众电影》《收藏》《中华散文》《台港文学选刊》《文艺报》《文学报》《青年文学》《天津文学》《河北文学》《山西文学》《鸭绿江》《福建文学》《山花》《作家》《朔方》《长江文艺》《作品》《广州文艺》《萌芽》《羊城晚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散文天地》《散文百家》等百余家文学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