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长碛踏春断想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 肖长彬    阅读次数:9016    发布时间:2019-10-07

天之赐,人间美。

“万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早春三月,挚友陈君从忠相邀,旅伴七八人,一起走进慕名已久的凤冈县长碛古寨。古寨四面环山,铺陈于峰峦庇护的山谷里,犹如大自然母亲手心里熟睡的宝贝。三面邻水,溪水碧绿澄澈,洄环往复,绕着山脚逶迤流淌。河岸上沃野田畴,生长着葱茏的油菜,河谷低热气候是春姑娘的初吻,热辣辣地撩拨,枝头早已黄花堆积,晨曦里肆无忌惮地招摇。数十户民房白墙黛瓦,依山建布,灰白色的硬化公路穿行其间,串珠成链,几株大树盖影婆娑,繁枝招展。

同行旅友王君世举,供职于文旅部门,业余时间喜欢用笔讲述家乡上五代或更早前的故事,也许无据可查,可以用昔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来开头,然而因此熏陶得斯文内秀也未可知。其时红扑扑的脸庞,童颜般可爱,戴着斯文的眼镜,后面是一双笑眯成缝的慧眼,瞳孔大张,尽摄其景,深情爱恋曰:好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丹青。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春来”。从山顶陡坡缓步下行,走近古寨,不由自主间,会令人心生寻得现代桃花源之喜。晋代隐士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曲径通幽,和谐静美,数千年来,成为人们心中永恒向往的生活图腾。

中华民族农耕起源,不同于迁徙成性的游牧民族,骨子里始终流淌着自食自足、爱此乐土的纯朴基因。距离陶渊明后800多年的大诗人谢枋得,身逢宋元换代之际,受够了兵荒马乱的流离之苦,对桃花源般的“乌托邦”情怀尤为念兹在兹,他在诗中写到: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纵然到了现代,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依然不减对亲近自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的追慕。有好事者将广告词改编为“农妇,山泉,有点田”,被誉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现代版。前些年有一名画家叫老树,给自己的作品配上一首诗:溪水一旁,住两间房;拥几册书,有点余粮;春风高远,秋雨欲狂;世间破事,去他个娘。顿时网上一片火。特别是最末句“世间破事,去他个娘”,着实让好些打拼在都市,自谑“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比蜂还要忙、比驴还要累”的“蚁族们”,急欲觅一僻地,权当是心向往之的桃花源,吼上一通,纵情长舒滞郁心中的那股鸟气。

中国太古的情形,现在已无从详考。但看周末……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鲁迅《我之节烈观》

淌过小河,走进油菜花海。道路中央,有一处牌坊,巍峨耸立,宏伟气派。坊体凹凸斑驳,透着久远的年代感。旁边有一块石碑,载有简介:长碛牌坊,修建于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圣旨旌表本邑痒生朱煐之祖母谢氏,龙泉知县题联而建“谢氏节孝坊”。

众皆聚于坊下,鹄立仰望,欣羡于古人精湛的制作技艺。陈君从忠,史上文风隆盛的西乡泮水人氏,承续桑梓文脉禀赋,颇能舞文弄墨,尤擅小说,文风清新,感情细腻,对生活中习见的寻常人物,深挖细剖内心世界,往往发常人所未见,独得个中三昧,其时突发奇语:一个民间普通妇人,荣膺封建王朝最高帝王嘉奖,实在是至高无上的荣光,但为此付出的代价,终身守节,被迫放弃对完美生活的追求,也甚可惜。王君世举随即应答:封建统治者的驭民之术,提倡守节,扭曲人性,实在是程朱理学的朱老夫子可恶。

关于这一话题,始终对封建礼教大加批判的鲁迅先生,以笔作戈,一篇《我之节烈观》,可算是作了一次大清算。先生疑问:多妻主义的男子,如何就有了表彰节烈的资格?远古的神话,虽混沌模糊不足征,但历史讲义大都还是由此开头,足见亦可视作民族发展的幼年。《淮南子·览冥训》记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是后羿之妻,背叛丈夫偷吃灵药,独自成仙得道升天,算是对丈夫不忠又不贞了,从后人对嫦娥的态度来看,是时女子并无节烈的约束。洎乎唐朝,相传具有北方游牧民族血统的李氏家族坐了天下,帝国发展到了世界顶峰,宏大自信的心胸,加上粗犷豪放的性格,束于女性的封建教条亦不多。诸篇唐传奇,是可资了解彼时情状的现实主义作品,唐·许尧佐《柳氏传》写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韩竑,娶友人之妾柳氏为妻,逢战乱,柳氏失身于蕃将,经侠士夺回,韩与之重新团圆。唐·李朝威《柳毅传》写高宗仪凤年间,儒生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助其摆脱丈夫虐待,两人结为夫妇。由此观之,节烈在唐代几可视为无物。然而宋代以降,国势衰微,民族屈辱,自信心受到打击,在外打不过敌人,难道在家还管不住女子不成?殖民心理于是作祟,“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畸形道德出现,“并且日见精密苛酷”,成为戕害女子的一把尖刀。难怪鲁迅先生要将业已千年的旧传统斥为“吃人”了。可见,国力雄厚,民族富强,思想解放才有扎根的土壤。君不见,今日我大国领袖倡导之“四个自信”,国民傲然言之于口,底气顿时沛然于胸,便可见一斑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长碛春光烂漫,到处是生命的力量在勃发。光秃秃的灌木条使劲发芽,仿佛刚被严寒剥了精光夺了贞操,急忙忙要换上新装挽回颜面。毫不惹眼的野草也忙着凑热闹,乘时伸出尖尖的小脑袋,像踮足了脚的小矮人争睹春姑娘绰约的芳姿。河水哗啦啦地吼,你推我搡,变着方儿躲避激流,好到边上来打着漩涡不想走。

时近午天,周围游人结队成群,络绎增多。有三两结伴、徜徉而行的,也有一人独处、孑步蹊径的。人是大自然中的灵长,最能贴近四时变换,以调适的心态在群居与独处之间切换角色。同行旅友中的鲁君迅雷,是在当天早上我们大部队已到凤冈境内,才临时起意,竟然不畏滞后车程一小时还多的孤旅,毅然乘兴追赶而来。鲁君这种率性而为、身随心动的旷达之风,实迥异于慵懒之众,让我不禁联想起大学士苏东坡,他在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活脱脱描绘出月光笼罩下,一对友人畅抒心意的澄澈世界。

何处无山?何处无水?何处无古寨?但少身轻心悦如吾等今日畅游长碛者耳。名为踏春尝景者,实乃借景娱情也。“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人生在世,是置身汲汲进取还是选择闲散江湖,始终是两难的问题。儒道之别,大率于此。从庄周幻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超级浪漫情怀开始,到魏晋时代,隐世闲处的风气达到顶峰。陶渊明在“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中享受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嵇康、阮籍等“相与友善,游于竹林”的“七贤”,向往“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同为“七贤”之一的山涛,字巨源,将赴新职,“欲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不料嵇康愤然提笔,撰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公然“与之告绝”,讥嘲山涛“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同时说自己是野鹿,“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以示坚不出仕。

不过,正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所析,嵇康等辈不愿出仕的原因,多是当时易代频繁,所处政治社会环境太过险恶,而采取的一种保身之举,倒不一定是真心所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儒家入世情怀占着上风,毕竟还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主流。进取之余的闲散,倒似滔滔江水在急流奔涌间中转驻足的一瞥风景,因稀罕才美丽。历史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闲散清高、通达超然终究换不来。当今盛世,光风霁月,朗朗乾坤,正是“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的好时候。吾国领袖一语破的:幸福不会从天降,都是奋斗出来的。最靠得住的,还是代代相承的砥砺接续,来得实在。

 

 

 

作者简介:

肖长彬,男,汉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人氏,供职于政府部门二十余载,荏苒光阴已年逾不惑。平日酷好文学,每每被草木风俗撩拨意绪,身之所及,感之于心,时来兴起,遂不揣才陋,斗胆弄墨,径直发抒胸臆,情诉衷肠于笔端,不求闻达显豁,惟愿心有所寄,与道同者同娱,足矣。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08801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