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帮侄儿在厦门带孩子,短短两个月,却亦如半年。没有家乡的风土人情,没有熟悉的音容相貌,心里,总感觉活的不够真切,不够味儿,总感觉没着没落的缺少一份踏实感。
嫂子应该很挂念这里的一切,挂念儿子儿媳妇,挂念她的小孙女,也挂念我来到这里以后的生活情况。比如,家庭和谐;比如,生活习惯;再比如,再比如……,因为,我的嫂子,是典型的中国式女人。
说说我的嫂子吧,其实,很早就想叨叨了她了,只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毕竟,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而不是只有兄妹俩人。这家庭成员的“构造”,直接影响一个人对整个家庭生活模式和相处方式产生平衡认识,和平衡对待。
今天,大有一吐为快的大说特说之想法,干脆,或者索性,来一把随之任之吧!
说今天为何想写写她呢?其实,真的早就想写了,对于我这样一个爱把弄文字的人来说,只要心有感触,就想提笔素描。因为有些灵感瞬间即逝,有些话题如鲠在喉,有些心情不吐不快!
我一直很尊敬我的嫂子,长嫂为母,咱今个暂且不说她如何如何为人儿媳,如何如何又为人兄嫂了,咱单说她如何为女人,为人妻,和为人母吧!
下午收拾叠衣服,无意看见侄子的一件体恤衫,一件很多年前的体恤了吧?因为,某些地方它已经薄如蝉翼,而且,还有几处针线缝补的痕迹。
像这样的衣服,嫂子家有很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的嫂子有多吝啬小气,或是有多勤俭持家;当然,这可能也是一小方面的原因,然而,我分明能感受到这是她的一种情怀,一种女人,一种中国式的小女人情怀!
我的嫂子,她是一位中学的高级教师,她有着传统女人的美德,她追求并崇尚中国式生活文化。她以中国女人应有的而以一些美好的传统为传承。
我可能还算是比较了解她的,或是自以为是的了解吧!因为,我也具有这种小女人情怀,同时,又具有中国大家庭的“大思想”,近似于大家闺秀的传统,和华夏历史上所谓的女人才情。
这绝没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哈,而是以我嫂子来剖析中国式的生活文化,和传统思想上的一种认识,一种觉悟。对于那些优秀而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一种传统认可和赞赏。
或者,说这些不免有点“高大上”了,但是,说我嫂子,还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字眼,也不能用脱离生活气息的词语进行描述。
嫂子,看上去普普通通,像一位位的中国女人一样,然而,她不落俗套的俗,又恰恰吻合了我对于她的认识和欣赏。
作为一个中国式的小姑子来说,我对她是相当折服和赞许的。我并不期望嫂子能像女儿一样照顾父母,和对整个家庭毫无间隙的相处生活,毕竟,有些地方,有些情感,只能以血缘关系来维系和处理,何况,她也的确是一个好儿媳妇好兄嫂呢!
一个高级人民教师,却能把每天的锅碗瓢盆过得有滋有味;一个高级人民教师,却能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这看着简单,实则不然。
她养了猫猫狗狗的好“几代”了,她种的萝卜青菜能吃一大家子人,她养的花花草草能四季如春,她过得日子,每天都寻常到“脱俗”。
她家里的棉床被褥,天热了,便摞了又摞;天冷了,便铺了又铺。她家里的炊具,大到一切智能,小到一切木制……
再说说她的厨艺吧,这也是我对她的重点。包子,饺子,馒头,烙饼,花卷,一切面食上的口食吧,好像没有她不会的,没见她没做过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出来的。
再说说她对三餐的要求吧,那对我哥哥侄儿来说,简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可以说,无论是营养,还是食欲,都在她手腕一伸一缩,一抬一落之间。
她喜欢把家里摆满各种“古董”级的玩意儿,有的有用处,有的,就纯属于是摆设,这是她对中国古老的一种怀旧情怀和思想意识,看着,也是一种念想。
她喜欢拿起针线,缝补一些衣服上的窟窿,也喜欢制造一些玩意儿;虽然,现在的她不再弄这些女儿家的玩意儿,但是,我知道她依然喜欢,只是这个年纪了,她羞于摆弄罢了。
夏季当伏天,她还会以民俗民风的来暴晒那些“压箱底”,和冬季用的厚被。冬天她会偶尔支起柴火,做一顿热汤热水的饭菜。春秋,她也都有自己对文化理念上的一种“情怀描述”……
嗨,反正优点多多吧,而且,是属于我们中国人逐渐遗忘和淡忘的,逐渐忽视和远去的一种古老情怀。
我喜欢嫂子身上的“中国味”儿,我欣赏嫂子低眉生活的样子及习惯,我喜欢她以家为家,对我长兄,对我侄儿的照顾。
她,是我嫂子。一个中国女人,一个中国男人的妻子,一个中国儿子的母亲。我敬仰她!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