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背井参军到南方,风风雨雨的,已有二十多个春秋了。如今,又突然转业加入警队,半路出家,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老旧的巡警大队院落里,开阔的篮球场与一旁的停车场无缝衔接着。靠围墙边厚实而紧密的水泥地面上,不知从何时起,就被掏了个大坑,回填了泥土,然后又用砖石砌下了这座笨拙不堪的圆形花坛,和四周老楼的墙面一样,也贴满了马赛克。孤零零、光秃秃的躺在那里,让人不禁会联想起荒坡上的坟,坛中有气无力地活着一棵“孤桂”,杂草枯黄。
初来乍到,或许是多年的军旅历练让我习惯了早起,或许是不太适应一大堆人总凑在一起“吹水”闲聊,又或许是偏好一个人独处瞎琢磨的原故吧?不忙的时候,大家总能看见我一有时间便在“孤桂”前驻足端详。日子长了,我这个唯一的外乡人,便在大伙儿心目中也逐渐长成了“孤桂”的模样。
院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保留下来的,先是朗镇的镇政府所在地,后来作了公安分局的“衙门”,到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镇上的外来人口猛然增多,分局因人手不够地方太小,被迫扩编搬迁,这才又归了现在的巡警大队。只因其陈色足够老旧,平时除了阿姨们搞搞明面儿上的卫生,便再没有人愿意对它进行过大的修补了。
瞧,那些顽强的细叶榕种子,恰巧被早年间的几阵秋风吹进了老墙的裂缝里,可能是汲取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吧,正东一簇西一簇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呢!一棵棵不是把墙缝给挤大了,就是自己的根茎被夹扁了。而它们不可一世子须呢?却像透视下的毛细血管,仍旧毫无限制地向四面伸展着。不仅尽如此,门窗、水管、楼梯、阳台等等,所有的物什都无不呈现着骨灰级的“褶皱”。
之前倒是有几任领导在会议上提过,希望能对这些确实破旧不堪的,甚至是坏掉不能正常使用的东西进行一次翻新和更换,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说法倒不少,一则经费吃紧,需再等等;二则院子已接近危房,上面正协调“挪窝”呢;再则几十年来都这样,先将就着用吧。如此一拖再拖,大院儿便仿佛成了一个等待救助的路人,面对熙熙攘攘的围观者,以及他们不紧不忙的,隔靴搔痒似的指指点点,只得沉默无语了。
已至冬月,南方的天气虽算不得寒冷,但自入冬以来便很少有雨。院中的“孤桂”就像一个被遗弃在了异地荒芜里的孩子,任其自生自灭着,骨瘦的身影在冷风中萧瑟。贴满马赛克的圆形花坛里,除了几丛枯黄的杂草外,还有破抹布、塑料袋、饮料瓶和一只红色的臭袜子。熙来攘往中,没人为它停留,无人对它钟情,就连鸟雀蜂蝶都嫌其干涸无汁,懒得关顾。直到……开花的时侯。
“孤桂”要开花了,它就像是一位干瘪快死的妇人,缩紧着浑身枯蔫的枝叶,使尽最后的力气,用仅有的奄奄一息的生命挤榨着有限的浮汁,没错,她是想再喂奶一次上帝的孩子。看呀,它终于催开了一串又一串的金桂!细小的花儿在枯叶的衬托下,显得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和芳香扑鼻,与干渴已久的骨瘦身影产生着鲜明的对比。
我打小是个爱花的人,有收养“流浪花”的僻好,常常不忍心看着弃花在路旁枯死,或是被拖走葬身于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只要见了,便要力所能及的捡些带回家去重新栽养。所幸,大多都能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每次累了烦了,或是遇到挫折,我总爱去到种花的阳台,那儿尽是些捡来的盆和拾来的花。而那些原本要死之物,却都还倔强的活着,一片郁郁葱葱,没有低头种。
感念院中“孤桂”对我无私的赠与,每次值班在单位留宿的时候,我便要主动的提上两桶清水,倒到那座圆形的贴满马赛克的花坛里去,以报其恩惠。
都说桂花树是灵物,我看一点不假。才短短的十天左右,总共浇水也不过三四次,可无论是远瞧还是近看,“孤桂”都是有些变化的。最起码,在我的面前它是更绿了,也更精神了。特别是当有微风吹过的时候,它轻摆“霓裳”,抖落下一地的芬芳,像是在对我轻轻微笑。
那日巡逻回来,看到周所、彭队和雄哥几个“老男人”正围着我的“孤桂”上下拾掇。当时我心中顿生不祥,莫非……他们是看之不顺,真的要痛下杀手了吗?记得之前就有人说过,想换掉改种大叶榕的。于是,我匆匆泊了车,赶紧快步上前,颇有几分要与人开战的冲动。
走近一看,啊哈,原来不是那样的!人家周所在修枝,彭队在拔草,雄哥在翻地,正干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呢!见我往这边过来,雄哥便大喇叭似的朝我开上了玩笑:老朱,我们看你成天的在这里发呆,想必是被这“桂花仙子”给迷住了吧?今天我们来帮帮你,给它打扮打扮!见状如此,我乐呵呵的一边应付着,一边提起了浇水的桶。
转瞬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眼看年关在即,可“孤桂”树上的小花儿仍旧顽强地盛开着,并且越开越多,全然没有给冬天留下一点点情面,连原本枯老的叶子也变得绿了厚了,枝丫间偶尔还能瞧见有鸟雀在上下穿梭。更有甚者,枝杆上、丫尖上还星星点点的发出了新芽,长出了嫩叶,这可是农历的腊月天哦,真是奇怪!
谁家的娃儿谁心疼。“孤桂”一天天的微妙变化,全都装在了同事们的眼睛里,这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走过来的老警和铁汉们,就像干爹似的关注着这个捡来的“孩子”。每天上班时、午饭后和下班前,总忘不了要有意无意的转悠过去呆上一小会儿,要么摸一摸叶子、闻一闻花香,要么驻足端详端详,茶余饭后也总绕不开关于“孤桂”的话题。而我呢?仍是每逢值班留宿时,记着给它浇上两桶水,以报其赐香悦目之情。
春节休完假回来,第一时间便是想着要去看看我的“孤桂”。哇噻,真的是新年新气象哦!巡警大队大院里到处都摆上了年桔和鲜花,周围的苗圃、门窗、楼道、阳台也都翻的翻、修的修、粉的粉,焕然一新了。走近“孤桂”,树冠上挂满了小彩灯、小灯笼和小红包,枝叶间已有嗡嗡劳作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彩蝶,想来这个春节它是并不孤单的。
见我归队,值班的同事们都打着招呼,热情的朝我走过来,有周所、彭队、雄哥、洪余、伟林、阿茹……我赶忙拿出从家乡带来香烟、水果和零食给大伙儿逐一分发。我们握手、拍肩、拥抱,在生机盎然的“孤桂”前彼此互问着可好,一种别后重逢和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