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洪开第    阅读次数:28119    发布时间:2019-11-06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天台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组建演出纪实

 

从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一支以高中、初中老三届同学和小学应届毕业学生为主要队员的赤水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下简称县宣队),曾一度活跃在赤水县的县城和各区、乡的广大农村。为文革期间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在当年的县机关和城乡人民的心目中留下挥之不去深刻的印象。这支队伍还去过习水、桐梓等县宣传演出过,也到过遵义参加全地区各县的文艺汇演,因节目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创新,演出认真,服装道具精美,曾在毗邻县、市、区引起轰动。连地区文工团都要求到赤水取经,都要向赤水县宣传队学习。

响应号召  上山下乡

正当赤水县宣传队走红,名声大振之时,县领导为落实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经有关部门请示县领导,决定解散县宣传队,动员宣传队该下乡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赤水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于1970年下半年解散。

县宣队解散后,当时赤水面临的现状是武斗刚结束,由一派掌权补台为两派联合;文革中来赤水军管的部队刚开始撤离,受到武斗冲击严重的单位正在恢复。我们几位老三届的朋友,就开始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和我们县知青安置的基本情况,也开始给家里做工作,因上山下乡宣传的是扎根农村,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同时,也开始选择下乡的地点,原县宣队的老领导冯则熙(时任县监委书记)给我们做工作,要我们选择离城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下乡,这样便于县里有事情要恢复宣传队时,好集中人。直到1970年国庆过后,我和县宣队的几位朋友约好,决定到天台公社上山下乡,待元旦过后,就将户口下到天台。春节刚过,县里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上山下乡,而且组织机关单位和城关镇居委会的人员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的欢送我们首批知青下乡(在1968年曾经组织过一次知青上山下乡,但由于赤水武斗未结束,知青很快就返回城里)。当时我们下乡到天台的知青中,我们永红大队五桂桥生产队知青点,有我和袁泽君、曲海鹏、袁照常;新隆山生产队有朱润芬、赵源容;大屋基生产队有王继珠、方绍桐、赵德洋;五星大队金宝山生产队有方在桐、杨坤、马忠明;红岩大队二小队的袁照明、贾大明;石梁大队学堂湾生产队的贾高鹏;曙光大队田坝生产队的邹朝君等知青,都是宣传队中的佼佼者和爱好者。

农业学大寨,组建宣传队

1971年夏天,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全县农村展开,天台公社按照上级的要求,也和其他公社一样,在农村组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以下乡知青为主体,抽调部分擅长唱歌、跳舞的农村青年参加,加上少量的公社基层工作单位的人员。由天台公社分管知青工作的武装部长陈永坤牵头,负责组建宣传队,天台公社团委书记刘宗伦负责联系宣传队的日常工作。宣传队除了我们十五、六个知青外,还从农村各个大队抽调了部分农村青年,他们是石梁大队梁云福、胡乃惠,果木大队的官家文、官声会;红岩大队的朱高容、黄成伦、黄海明;王家大队的陈毅成,新阳大队的李生泰等,天台农推站的谢明才也抽调到宣传队搞乐器。宣传队的对外、上下联络工作由我负责,业务上曲海鹏负责总体编导和排练,袁泽君、朱润芬等协助。刘宗伦负责和各大队联系,保证队员的排练和演出时间、记工分等后勤保障工作。

精心编导  认真排练

天台宣传队整台演出节目,以当时走红的革命现代样板戏为主体。排练的样板戏场次有:《沙家浜》的《军民鱼水情》,曲海鹏饰郭建光、洪开第饰叶排长、袁照明饰沙奶奶;《智斗》赵渊容饰阿庆嫂、袁泽君饰刁德一、李生泰饰胡传魁;《奔袭》曲海鹏饰郭建光、洪开第饰叶排长、袁泽君、袁照常、方绍桐、梁云福、李生泰、陈毅成、黄海明饰新四军战士;《斥敌》袁照明饰沙奶奶。《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朱润芬饰小常宝、袁泽君饰少剑波、洪开第饰常猎户。《红灯记》《通说革命家史》袁照明饰李奶奶、朱润芬饰李铁梅。宣传队还排练了开场舞《我们欢呼,我们歌唱》、歌舞组合(现在称歌舞串烧)节目名称叫《五个里程碑》,表演的歌曲有《日出东方红》、《遵义城头霞光闪》、《滚滚延河水》等。还有歌舞表演《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些大型歌舞的表演者女演员是朱润芬、赵渊容、王继珠、袁照明、朱高容、官声会、官家文、黄成伦;男演员是曲海鹏、洪开第、袁泽君、袁照常、方绍桐、梁云福、李生泰、陈毅成、黄海明等。我们还演出了情景剧(现在称小品)《转变》,由袁泽君、朱润芬、洪开第表演,剧情说的是一位回城知青安排在餐厅工作,由不喜欢、不安心服务工作转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青年,由于表演形式新颖,语言诙谐、动作滑稽,深受观众喜爱。反映农村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军民大生产》也受到观众的青睐。还有一些宣传农村社教运动的表演唱、三句半、对口词等小节目作为串台,让演员们换服装。演出的结束压场戏是红歌联唱大型舞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基本上全体演员都出了场。

演出报幕,也就是现在的主持人是知青邹朝君,乐队人员是知青方在桐(小提琴)、赵德洋(二胡)、贾高鹏(笛子)、马忠明(二胡)、杨坤(二胡)、贾大明(打击乐)和天台农推站的谢明才(二胡)。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77800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