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如梦人生,人的一生,将会经历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事情瞬间稍纵即逝。但有些事情将会在你心灵的圣地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和终身难忘的印象。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但在我封尘已久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留下豆蔻年华青春的烙印和足迹。我们这代人见证了这场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写下了一个人刻骨铭心的故事,遥想当年,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总是心潮澎湃,仿佛就在昨天。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我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段让我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的点点滴滴,那些触动我灵魂深处的生活片段总是在脑海里还记忆犹新,挥之不去。每当我回首往事,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激情无限。
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七日,注定是一个让我永世不忘的一天,同时也是从此改变我一生命运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日丽风和,十六周岁的我,怀揣着“到农村去,练一颗红心,滚一身泥巴的远大宏愿”,背着父母偷偷拿上户口到派出所把城市户口改为农村户口。冲动的我浑然没有考虑到年迈的母亲已长期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而我的哥哥是在上一年12月下乡到天台乡徐家河生产队当知青;“自己在心里暗想,借着勤劳、吃苦的好习惯,只要我在农村好好表现,一定能实现我人生的远大理想,同时也许能找到一条好的出路,让父母不再为生活而奔波劳累”。尽管母亲为我的草率行为很是生气,见事情已成定局,兼之当时的政治运动和时代背景的原因,谁也不能左右,这也不能改变的政治运动,只好作罢。
就这样,正月二十六日清晨,我和同学陈宗华一道,各自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背包,在东门码头乘到切角垭的机帆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逆水行舟,下了船又走了一段弯弯扭扭、泥泞的山区土坯公路,这才踏上一条通往庙沱公社的乡间小路,终于在中午时分才到达庙沱公社报到,从这一刻起,才算正式开始了我人生中漫长的知青生活。
报到当天,来接我们的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印象中她显得精明能干,穿着打着补丁的上衣,齐耳的短发、明亮的双眸。面对我的到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嘴里说道:“欢迎、欢迎、欢迎”。于是,她就领着我们翻过了几座大山,由于农村山路的陡峭和泥泞难走,这几座山我们足足走了长达一个多小时,她终于才把我们送入了居住的砖房。砖房是生产队装谷子的仓库,砖房外面是一个用来晒谷子的石滩滩。房内灰尘随处可见,蜘蛛网仿佛笼罩了整间屋子,这间破旧的房屋无疑给我们的心里添上一丝令人感到萧条和瞬间失落的沮丧。随后,由于长途跋涉和走遥远山路的疲劳,迫使我很快将鼓鼓的背包放在床对面的木桌上,将手中用于装衣物的黄色大木箱放在墙角的木凳上,再端来一盆清水将屋子里的灰尘抹了个遍,干着干着,心中总算舒了口气,感到整个屋子比来时的感觉要好多了。
青春年少的我离开父母后感到心里十分不安,可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周六,对家的思念和对母亲那份牵挂的情愫也却越来越浓,心中总是放不下生病的年迈母亲,想到这里我暗自落泪,夜晚躺在只铺稻草而十分简陋的床上,透过窗外的天空,总是想起慈祥的母亲心里百感交集、深感内疚,女儿没有时间在母亲面前尽孝,可现实的女儿又有什么办法?这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对母亲的思念之中,第二天,我实在按奈不住对母亲放不下的心情,我一早就向队长请假回到城里的家中。到了中午,妈妈给我准备了丰盛的午饭,可是,我哪里知道这也是她为我做的最后一顿午饭。吃过饭,我和同学正在街上玩,邻居突然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你妈妈服毒自杀,在医院抢救。”我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脑子一片空白,来不及和同学道别,只顾着拼命地向医院奔去,到了医院,看着妈妈因生病而骨瘦如柴的身体,看着妈妈因一时想不开服药自尽躺在抢救室里奄奄一息的模样,我心如刀绞,万般悔恨,心想:“要不是我!是我的独断专行!妈妈可能不会走”。二月初三的那天,记得天空是那么的深沉,雨是那么的大,我撕心裂肺的呼叫着妈妈,可妈妈再也不能答应我了,面对苍天,我扪心自问,竟究为什么?我自己陷入了难以悲痛的痛苦之中,也不能回答自己。就这样,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我失去了最敬爱的母亲。失去母亲的痛让我悔恨交加。我知道母亲无法再给我温暖、庇护,再不能给我做午饭,她再不能见到她的女儿,她就这样在无助与不舍的情结中永远闭上了眼睛,离开了我的世界,想到这些我悲痛欲绝,直至今天,我感到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离开我们的那段黑色日子,我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
母亲的死让家里少了主心骨,家里没有人料理,没有她在世时的温馨,我的心也一起随着母亲的离去而随处飘零心灰意冷、支离破碎。那段日子是我心中永远的伤痛与懊悔,我永远失去了母爱,永远失去了最爱的亲人。我含泪在亲人的帮助下把母亲安葬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带着满身的疲惫又回到了生活了一周的农村新家,开始了漫长的知青生活,真正开始了我人生的艰辛历程,开始时对农活一样都不会,知青生活的艰辛在这里才真正感悟和体验到,每天就是刨山挖土,刚挖时手打起了血泡,破了手像针扎一样刺痛,每天在晚上收工时,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烧火、煮饭、洗衣服,每天天亮就出工参加生产队挣工分的劳动,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好不容易才熬了几个月。
第二年春天,公社和生产队就在山上给知青建了一幢土墙知青房,共计六间8平米大小的简易卧室,六个大小相同的黑熏熏的灶台,六张大小相等谷草铺就的床铺,青瓦屋面和泥巴结构的房屋(俗称土库、土墙房子),夜晚知青生活孤独而单调,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就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五个弟兄姐妹,尽管我们不在一个锅内吃饭,但我们彼此还算有个照应,但凡有个头痛脑热的也会相互关照,出完工回到家里有说有笑也算热闹,我们从未因为一些鸡毛算皮的事闹过别扭。苦中求乐,苦中有乐,有一次,其他五个知青都请假回城里去了。我从望云峰茶场出工回来,捡了一背柴回到知青点,背柴到家天已擦黑。要知道,望云峰十月的天总是雾气沉沉的,原本胆小的我马上把所有的门关好,还拿出了锄头把门抵上。那一夜,从未单独呆过的我哪有心情做饭吃,只是抓紧时间点着煤油灯,还用针尖将灯管煤油灯的鹅子挑出一点让灯的亮度更亮些。这一夜,我在恐慌和害怕的时间中胡思乱想、惶恐中度过的。
夜是那么的幽静,窗外青蛙呱呱的叫声和着沙沙的风声,将夜的黑与清冷暄染衬托得淋漓尽致。我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就开始怕起来,无奈中,自己跟自己壮胆和安慰说别怕。并开始拿出笔和本子,抄写当年很流行的《战地新歌》以此壮胆。“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灿烂的光辉照亮大地;唤醒工农千百万,井岗山上展红旗”,坚定有力的歌词,雄浑悠扬的旋律,顷刻间就驱除了心中的恐惧,胆子也大了起来,想着和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劳动的人或事、趣事、知青生活的喜忧参半的人生。我暂时忘记了黑夜,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一直到半夜时分终于抵挡不住丝丝倦意这才上床休息,当晚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在知青生涯中,除了枯燥的砍柴、打窝窝、掏沟沟、种菜、施肥、栽红苕。出工这些必须面对的生产劳动以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就要数高山插秧。插秧的季节天气还比较凉,所以插秧之前必须先用猪、牛、人粪混合在半桶里,让秧苗沾上粪后才能成活,当时看着田里装着的那一半桶粪水,蛆在桶里爬着,人畜粪便奇臭难闻,心里感到恶心,直想吐,看着乡亲们都是那样干的,自己跟自己就壮胆,心里想到,大家都是人,人家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在乡亲们的示范和环境条件的逼迫下,我也打消了惧怕脏、臭的念头,全然不管、不顾,这样的农活会将全身到处都沾满粪,浑身上下臭烘烘的,起初吃不下饭,但后来见得多了就渐渐习惯了,干起农活来也和贫下中农一样得心应手。
秋天,是油茶果成熟的季节。为了抢工分,我跟乡亲们心中留下一个积极表现好的印象,要将一个个成熟了的油茶果从2米多高的树上摘下来,是需要一定胆量的,爬上茶树摘油茶果的经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尝试,由于用力稍微过猛,我一不小心就从高高的树上栽了下来,好在是水田,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只见7米高柔软的水田里顿时出现一个大坑,一身的泥巴和满脸的惊恐,这次知青劳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也在我现在的生活中埋下了颈椎病的隐患祸根。当时忍着痛爬起来继续摘茶果。打谷晒谷之事农忙也忙得不可开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知青房侧面的晒谷场上,从此又多了一个认真忙碌的身影。忙完晒谷又开始忙交公粮,公粮是送往大同镇粮管所,身材瘦小的我,出现在高低不平的乡村小路上一天两次地来回奔走,背上70多斤粮食显得是那么的沉重。由于没有经验,下坡时图快一路小跑,一天下来,大腿小腿都十分胀痛,就连上厕所都难以蹲下,差不多用了一个周的时间才算慢慢适应,交公粮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顶着烈日,背绳勒着肩膀深入地陷进去,从头到脚浑身湿透,脖子上搭着毛巾,走上一段时间,汗珠在脸上、额头上流淌,不得不用毛巾擦,口干舌燥,脚下滚烫的山路似乎要把人烤焦似的,不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就是现在的男汉子叫干这样的活都可能望而生畏,避而远之,何况是女人……
在当知青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我便学会了许多农活,算是人们眼中的万金油,到学校代过课、在生产队当过记分员、养过猪、在大队参加过各种层次的宣传队、还被抽调到大队,每周六晚上提着煤油灯走在乡间小路和田坎上,农户家里去给去其它生产队的地、富、反、坏、右作政治思想学习。
在农村,我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亲密无间,有一次,下午我想回家,我的房东袁伯娘说:“明天我送你,”我记得当时她半夜三更就起床,两点过钟的时候,先用碓窝磕米,然后泡豆子,把豆花和饭煮好后,端起煤油灯到我们知青的驻地,她家到我们知青房大约一里多路,接我下去吃完饭,再亲自送我到切角丫坐船回家。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想到当时的房东袁伯娘心里就对她产生了难以忘怀的敬意,她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妇女。其次,那时1976年的春天,插秧时节,我们在她场坝边用秧子蘸肥料,挺着大肚子的她一个人就在家把孩子生下来了,没听见叫一声、喊一声,第二天就下地栽茄子、海椒秧,每当吃饭时,她总是先给我舀一碗白米饭,有一个蛋都要给我吃,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实在太不懂事了。在那样的岁月袁伯娘对我恩重如山,所以至今还记得。所以我们知青有什么困难和知心话都常对乡亲们和知青兄弟、姐妹们叙述,大家就这样互相支持者、关照着、体会着。虽然艰苦,但我在人生道路上学会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乡亲们的质朴与善良让我倍加感动。几十年过去,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让我倍感亲切,那里的田间地头留下我青春的记忆,难以忘怀美丽的身影。这段知青生活让我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庙沱公社洞坝四队是我的第二故乡,闲暇时就会抽出时间去乡下看望他们,和他们拉拉家常,畅谈几十年后改革开放40年、建国70周年祖国翻天福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繁荣和发展。遥想在农村几十年前的知青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每当回首往事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神思飞越,但有一点我要肯定的就是知青战友的纯洁友谊和乡亲们淳朴,至高无上的情谊地久天长,万古长青,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蓦然回首,感慨万千,比起现在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在各自家庭中也都发生了不同的事。而我这段特殊令人充满忧伤的经历,揭开我的疤,留下我的痛的知青人生历程就与多数人不同。希望今天我年轻的一代人能了解记住我们的经历,在生活中、工作中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不忘我们以前生活的艰辛,这就是我今天写出这篇回忆录与大家共勉的目的和意义。让这段极其珍贵的“知青”历程,让它永远载入我们这代亲身体验过的知青人生史册吧!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然听到张海迪作词的那首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儿女的吻,纯洁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不知谁的来电铃声象棋时,我又一次热泪盈眶,四十多年前那令人撕裂肺腑的伤痛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多年的知青生活有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也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每当母亲的忌日,我来到母亲的墓前长跪不起。
希望敬爱的母亲在天国安好,同时希望母亲在天之灵能原谅不孝女儿当年的过失!
编辑:纤手香凝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