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讲座 >> 正文

“我说你听”:乡村老人的“新乡式”读书会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中国文化报 | 骆蔓    阅读次数:13729    发布时间:2019-11-18

一个秋日的下午,和风习习、暖阳融融,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记者见证了一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新乡式”读书会。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机关第二支部党员钱文哲和丽岙街道五社村的10余名党员围坐在丽岙城市书房门口的大榕树下,学习了主题教育应知应懂内容,分享了初心榜样老党员李康银的故事、国庆阅兵式的“温州元素”等。短短半个小时,党员们认真学习、安静听讲,在互动环节中又积极交流、讨论,读书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钱文哲说,“新乡式”读书会已在该区各街道和泽雅镇的农村文化礼堂、养老中心等地开展了两轮巡讲,共举办了30多场读书活动。

“我们通过参加读书会获得一些新知识、新信息,更新了观念,懂得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更乐于关心家事、国事和天下事,提升了我们乡村老年人的文明素养。”古稀之年的五社村老党员金者锡说。

“2018年底,瓯海区荣膺全国‘书香城市’殊荣。这是对近年来瓯海区全民阅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开展的激励。”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沈显武说。经过几年的培育,瓯海的全民阅读氛围愈加活跃,但如何更好地提升爱阅读群体的素质,引领普通大众进入阅读队伍,甚至让农村一些不识字的老人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呢?经过精心策划与筹备,在该区今年5月的全民读书节期间,瓯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区直机关工委联合开展的以“瓯韵书香、全民阅读”为主题的“瓯海读书会联盟”成立。

“本着‘城市开花、乡村辐射’原则,让乡村的老年人在全民阅读中不掉队,我们推出了瓯海读书会联盟‘新乡式’读书会,有效满足基层百姓的阅读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新乡式’读书会深入全区各镇街的银龄之家、社区周转房等地,至今受益群众超过1700人次。”沈显武说。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让瓯海城乡面貌发生巨变,逐渐形成新乡村、新社区、新村民、新居民。为构建良好的发展新环境,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特别是为乡村老人提供丰富、优质、接地气的阅读资源,活动设计要顾及老年人视力、听力衰退和不识字引起的阅读障碍。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温州话“我说你听”的方式,破一破捧着书本报纸开读书会的老套路,并且还设计“互动有奖抢答”环节,让老人说出所听的知识点,创新乡村老人的阅读方式。

“5月14日上午,瓯海区图书馆馆长陈小平带领我们7位‘新乡式’读书会宣讲团成员,来到梧田街道同馨社区老人周转房,拉开了我区‘新乡式’读书会的帷幕。”宣讲团成员李怡洁说。那天的读书会上,作为主讲人,陈小平用温州话和七八十岁的阿公阿婆讲国家政策、讲社会新闻、讲道德模范故事,还邀请参与的阿公阿婆品尝温州名小吃,介绍瓯海的旅游风景名胜,令老人们开心不已。

陈小平说:“‘新乡式’读书会没有高门槛,用的是接地气、零距离、生活化的方式。”宣讲团成员用乡音和阿公阿婆聊天拉家常,再加上有奖答题环节,老人们不仅可以听新闻还有奖品拿,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气氛既热烈又温馨。活动结束后,许多老人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开展”。

“我们带着便携式音响设备、活动奖品和点心,走到哪儿就讲到哪儿,但选择的故事也要有典型性,要有身边的人和事,老人才会更有共鸣。”“新乡式”读书会宣讲团成员王莹莹说。每每讲到“李永琴老人为村里修路,为村民做好事”“吴少敏大姐将一名精神分裂患者送她的10万元钱一分不少交还到患者家属手中”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老人们都深受感动,为这些好人点赞。

为了让更多农村老人感受到“新乡式”读书会的魅力,“我们又及时培育志愿者队伍,以街道、社区文化员,妇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以及社会上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为主要招募对象,从中筛选出有较好本地方言基础的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进行宣讲培训。”陈小平说,让志愿者面对面为社区、农村的老年人读书读报、分享道德故事、介绍本地风土人情,让基层的百姓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感受阅读的力量、分享阅读的乐趣。

随着“新乡式”读书会活动的深入开展,原来由瓯海区图书馆为主导渐渐变成由街道文化员按村民需求选择安排内容和时间。“每一场的宣讲时间也根据农村老人需要适当延长,还增加一些知识培训服务,如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钱文哲说。

“‘新乡式’读书会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紧扣核心工作,比如7月开展了5场‘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10月开展了3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均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陈小平说。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57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