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踏上赤水千年古镇大同这块神奇的土地,我惊诧钟情于赤水大同有幸拜谒了贵州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的红色圣地,发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当年在赤水河畔的大同古镇播下的革命种子的背影,真切体味了点燃革命星火的艰苦卓绝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沉思之余情感无限,万千思绪。看到大同古镇高低错落的古老青石板、狭长街道的投影,飞檐卷翘的小青瓦屋面,曲曲盘旋的榕树虬枝时,这古色古香的驿马栈道的民俗风情的大同镇从此烙印在我心灵的圣地,当我侯映之间、瑕想之时,多年前到四洞沟采风创作的一幕又在我的脑海里闪现,然而,岁月蹉跎,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奋进的赤水焕发了无限的青春活力,往事如烟,如烟往事,迫使我对大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尤其对望云峰魂牵梦萦,但无论如何,尽管今天是“采风无缘”,但与笔墨同在,我却要用泥水匠这支“笨拙”的笔将朦胧中的“倩女望云峰”茶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望云峰群峰屹立,万山重叠,气势雄伟,层层叠叠的山峰波浪起伏,植被丰厚,这里奇花异卉在群峰与群峰之间争芳斗艳,极目处,望云峰巍峨的身姿已经像出水芙蓉婷婷玉立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而在路边的一块奇形怪状、凹凸不平的红红丹霞石让我驻足观望,只见上面雄浑有力地书写着“洞坝胜境”四个大字,我心里暗想,这不知是出自于何位书法家之手?却在大同洞坝的千山万水间留下如此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呢?
在望云峰四周,呈几何尺寸的石板路一直伸向山巅的尽头,路边树影婆娑起舞,婀娜多姿,旁逸斜出而争奇斗艳,笔直的毛竹、慈竹像哨兵似的在山中伫立,千山万壑中而奇峰相联的望云峰仿佛穿云踏雾而来,微风吹送,万物争春,山里沁人心脾的各种花草香味直钻鼻孔,使人沉醉。
徜徉在通往望云峰的山道上,徘徊在山中小溪边,路边的野草、野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露出了绿茸茸的花蕊,红黄相间,红绿相间,山水辉映,在我的心里顿时涌出了“世外桃园,人间仙境望云峰”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来,脚步不知迈向何方?然而心中望云峰上中国梦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间仙境却尽在咫尺。极目处无不是如画风景,只见晨雾缭绕,云海茫茫,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叠叠层层的望云峰仿佛掩映在水天一色的优美环境之中,那若隐若现的古堡建筑、那被风吹日晒而饱经风霜的望云峰凉亭,那如丝如雾、潇洒飘逸,宛如少女秀发般的缕缕晨雾,那晶莹、剔透、苍翠欲滴的苍松、翠柏。那人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融于大自然青山绿水间的惬意。不都说明了人们钟情于望云峰的每时每刻?日日夜夜?
正当我万般瑕想,极力在大脑里思索着望云峰茶海的景象时,突然一位背着背兜的老大娘快步向我迎面走来,我立即问道:“老人家,茶场要到了吗?”“要到了,没有好远,你顺着路走,一会儿就到,你是来看茶海的吗?”“是的:我不识路,听说这里的茶泡来很好喝。”“那当然,我们当地都喝这样的茶,这清明茶当然就更好了,你还可以‘杀清’,将采的嫩茶叶放进沸水里泡,那清香味直钻鼻口,安逸得很,我们这里的茶远销遵义、贵阳、重庆、北京、上海……”老大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一席话,更勾起我对望云峰茶海的无边瑕想,心里恨不得马上品尝到那洞坝清明茶。我谢过老大娘,按照老大娘手指的方向继续快步行走,沿着高低不平的山道来到了山寨的寨门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寨门吗?难道我渴望以久的望云峰茶海就到了。
进得寨门,我心舒眼亮,热血沸腾,举目四望,只见满山遍野的绿色扑面而来,山沟里一排排、一簇簇、一丛丛,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错落有致,不必说那碧绿整齐的茶树,那水天一色的绿色以景致,光是那从山峰到山脚的茶树就让人惊叹,那红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剪修整齐的茶树坦荡如砥、阶梯似的沿山直上,山峰连着茶海,茶海连着山峰,绵延起伏,远看近看,左看右看,那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茶树上,茶叶上经风一吹,微微颤动而左右摇摆,似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翡翠中美得发亮,令人赏心悦目,趣味无穷,美不胜收。
一道道翠绿的天然屏障,一片片一望无垠的绿色茶海,构成了一道道绿色的春天春的景色,一首首脍灸人口的采茶歌此刻正从这望云峰的主峰上飞出:望云峰上采云茶,采得云茶家中忙;山含情来水含笑,情哥有情妹来房;采得云茶迎嘉宾,如今洞坝景色新。
一曲毕终,只见一群群衣着艳丽的大姐、姑娘在茶海中用那纤纤玉指在茶树尖上弹奏,这条五彩斑阑的彩带横系在这望云峰的崇山峻岭之中,不知何时,山间荡漾着悠扬、婉转、缠绵的《赤水情》的歌声,山里山外,春风扑面,清新的山野茶叶香味处处飘荡着醉人的芳香,令人心明眼亮,荡气回肠。
婀娜多姿,迎风摇曳的山茶和奇花异卉向远方游人叙述着赤水神奇般的神话和现实,赤水大同望云峰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原始生态和自然生态植被丰厚完好,山峦起伏,万山丛中蜂飞蝶舞,飞禽走兽穿梭其间,每当这里的采茶节,青年男女身穿五彩缤纷的服饰,象一群群蜜蜂在这茫茫的茶海中奔忙,这里山高、树荣,水清、人美、景色美,都融于这自然生态环境之中,装扮着赤水望云峰这片充满诗情画意,多姿多彩的万水千山。
赤水河两岸巍巍嶙峋,而大同古镇传颂着经久不衰的神秘色彩,热情、好客、开朗、奔放、勤劳的大同人民面对大同望云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赤水河的激昂与蓝色长绸般的河水,裹挟着望云峰大山的灵气,穿山坳,绕山谷呼啸而来。清明时节的前后,正是茶农忙于采摘茶叶的时候,大伯、大妈、大婶乃至充满稚气的学生,他们都忘情山水间,在这万山丛中的茶海里奔忙。我先前远远望着,但禁不住一些大伯大姐的盛情邀请已加入到采茶的行列中。
来到茶树前,我用手摘着,但不知怎么把茶树的整个茶叶都一下子全部摘光,呈现出的全是“秃子”,一位大妈告诉我说:采茶还是个细致的活儿,心不能太急,急了就容易将茶树摘成“秃子”,不利于茶树的再发芽、长叶,况且成效、成率也不高,既是浪费,而且还是报废品。听到她们的指教,我照着她们的说法去做,虽没有摘多少“秃子”,但还是不是干那个活的料,只好作罢。
试想,这里的村民心灵手巧,不仅会唱山歌、跳芦笙舞,而且还会热爱大自然、珍惜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面对大同原始生态的博大与空旷,温和的气候,纯净的水质,将原始生态和自然生态融为一体,这里的采茶节、情人节、踩山节,丰富多彩的苗乡芦笙舞令人神往,特别是被称为苗寨的赤水大同四洞沟更是体现苗族同胞钟情与牵手的地方。在望云峰上,在一座座楼亭的茶海步道上,每座茶山的山峰,更是集天地、人间的情爱,每当这里的每年清明前后的采茶节,毗邻五乡十里的各方人士都有说有笑地来到这里,他们三三两两,如约而来,如期而至,青年男女、大伯、大妈,他们身着苗族服饰,络绎不绝,人群如潮,茶山山顶、茶山山脚、茶山的半山腰上,对歌的、采茶的、看热闹的,有指点迷津的、评头论足的,山坡上、草丛中、山间大道上、公路上人来人往,人头攒动,欢笑声、喝彩声、打情骂俏声、手机的各种悦耳的来电铃声、此起彼复的叫喊声、尖叫声在幽静的望云峰的茶海中汇成了喧嚣繁华,在白云如绵的长空里回荡,经久不息。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