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奖项 >> 正文

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综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青海日报 | 李欣 范红梅    阅读次数:12898    发布时间:2019-12-25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把握时代脉搏,担当崇高使命,以火热的文艺创作融入并记录壮阔时代,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凝心聚力。

新时代对文艺创作、文艺工作者最隆重的检阅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青海省文艺奖是青海文学艺术界的最高奖项,评选活动五年一届,自198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时隔五年,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评选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110件获得殊荣的作品,是青海文艺工作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倾情捧出的献礼,也是新时代对文艺创作、文艺工作者最隆重的检阅。

总体上看,所有参评作品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代表了五年来我省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和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新青海精神,展现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秦腔现代戏《尕布龙》、话剧《守望可可西里》、电影《天慕》、声乐作品《中国梦在老百姓身边》、散文集《马背上的青海》、广播剧《我去北京看升旗》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文艺作品占据主流。

参评作品艺术水准普遍提升,代表了五年来我省文艺创作最高成就和水平。作品中包括今年获得国际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大奖的《生死对决》和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单项奖的《雪域秘境——藏野驴》;有进入全国美术年展的中国画《盛世高原》、连环画《改革先锋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等,还有进入全国舞蹈荷花奖、民间文艺山花奖和其他全国性专业类各大奖项决赛的文艺作品。

同时,此届评奖也充分发挥了文艺评奖挖掘发现优秀人才的作用,从申报到入围终评乃至获奖作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各民族优秀文艺人才,我省世居各少数民族作家优秀文学作品,农牧民摄影作品、农民画作品、土族阿姑刺绣作品等一大批基层、新文艺群体等文艺创作者比例显著提升。

第八届青海省文艺奖评奖一经启动,便引起了青海文艺界的高度关注。严格按照《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评奖办法》《第八届青海省文学艺术奖评委会工作细则》和各文艺门类《评审工作细则》开展评审工作。省文联作为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在评奖工作中,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执行评选标准,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创新评奖纪律监督,确保了整个评奖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本届评奖过程中大胆创新,选聘的85位评委大都是在专业领域影响大、公信力高,为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认可的专家,尤其醒目的是首次吸纳基层一线和新文艺群体文艺工作者进入评委会,客观评价标准得到有效贯彻。

另外,设立专门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对文艺评奖的监督,做到了文艺评奖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投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

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省第七届文艺奖表彰大会以来,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领会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自觉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和认识文艺工作的意义,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实现“一优两高”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扎根人民大众,在火热的生活中搜集素材,激发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弘扬新青海精神,着力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报告文学《尕布龙的高地》、秦腔现代戏《尕布龙》、青海道情《尕布龙》分别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公仆、时代楷模——尕布龙的衷心爱戴,弘扬了赤子精神;话剧《守望可可西里》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倡导生态保护,讴歌新青海精神,反映了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可可西里守护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话剧《永怀之歌》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主要事迹为内容,高度浓缩了郭永怀一生的学研之旅、精神之旅、情感之旅和奋斗之旅;电影《天慕》展现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的艰辛,弘扬了青藏高原精神;歌曲《中国梦在老百姓身边》立足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从家庭、社区等身边生活的点滴,歌唱出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歌颂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与自豪。

脱贫攻坚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记录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光辉历程。《那片瀚海,那片情》以“精准脱贫”为指南,用纪实文学方式讲述了一幕幕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农民画《新时代新生活》主要描绘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戴家村的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生活的变迁。同时赞美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关怀和扶贫支持。

青藏高原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各民族和睦相处。大型情景秀《古道传奇》以文成公主入藏开启古道传奇为主线索,以古今“穿越”对话为辅助线,生动再现古道的历史文化传说和人文风貌,追述汉藏人民千百年来的友好历史和深情厚谊;短篇小说集《阳光下的微尘》中收录的作品《两把刀子》,通过叙述这两把刀(牛角刀和藏刀)的历史,写出了回藏两个家族经过乱世血与火考验的情谊,是一篇讲述民族和睦共处的动人故事。

创作来源于生活,文艺不仅反映着人民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真实情感和喜怒哀乐。美术作品《盛世高原》表达了在青海玉树地区赛马节上的一幕活动场景,年轻的藏族妇女在歌舞表演之前,精心装扮自己,准备为盛会添彩。表现出了雪域高原特色和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风貌,凸显出盛世青藏高原儿女积极乐观、在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纪实文学《坐在菩提树下听雨》记录了亲人的衰老、病痛、离去,也记录了作者的思考、反省、领悟。通过对生命与生死问题进行的集中探讨和思考,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生活的感悟;当代舞《线里·线外》讲述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时围绕城市交通劝导员发生的故事。

与此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创新的作品有所增加。舞蹈《花乡》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宴席曲》,在编排过程中结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地域特色、非遗元素进行整合编排;大型秦腔传奇剧《土族元帅》再现了年高八旬已告老还乡的土族将领祁延西率兵出征的英雄事迹。该剧剧情通俗易懂,表演气势宏大,舞台背景华丽。在悦耳动听的司鼓、板胡、二胡、击乐以及古筝、琵琶等多种乐器伴奏和悠扬的土族“花儿”伴唱中,整场演出充分展现出土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理念思路

实干有为,奋斗有成。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我省文艺繁荣的新面貌。

提高重大题材创作组织化程度,不断推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创作编辑出版反映民族团结进步大型纪实文学专集《青海,我的家园》第二辑,创作出版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文艺评论、报告文学近400余部。摄影作品《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大漠狼行》获第57届荷赛自然类单幅三等奖,填补我省在该奖项上的空白;舞蹈《陶纹梦圆》获荷花奖金奖;土族轮子秋表演、唐卡作品《释迦牟尼》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藏戏《松赞干布》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和最佳编剧奖,《卓娃桑姆》获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影《无手老师》获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优秀创作奖,藏族母语电影《塔洛》获第52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大型纪录片《中华水塔》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年度十佳”和“最佳摄影”两项殊荣;歌曲《雪域的感恩》、歌舞剧《音画玉树》分获第三、四届中国西北音乐节一等奖、最佳创作奖及演出金奖。

我省摄影家鲍永清凭借创作的优秀摄影作品《生死对决》获第55届英国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度总冠军奖和“2019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称号;摄影家樊尚珍凭借《雪域精灵》获“环境中的野生动物”组冠军及高度赞扬奖,均填补我省在该奖项上的空白。舞蹈《红印》获首届五省(区)藏族舞蹈展演最高奖“格桑梅朵”奖;藏族舞蹈《与爱同行》《牧马人》分别荣获本次展演“赛钦梅朵”“冈拉梅朵”奖;戏剧《尕布龙》《土族元帅》获得第八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展演“优秀展演剧目奖”;青海道情《铁拐李醉酒龙王山》获非遗曲艺票友邀请赛“十大名票”节目奖;藏族舞蹈《华热哇·礼赞》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土族少儿舞蹈《丫丫·绣》入围第十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银器《吉祥四海瓶》、青绣《财宝天王》两件作品入围“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终评;9件优秀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藏族弹唱《美好生活》入选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张明旭、郭艳华两名优秀歌手首次入围国家级大奖“金钟奖”终评,创青海新高。

五年一次的政府文艺奖评选,不仅是展示文化发展成果,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农牧民摄影家、农民画家等一大批基层、新文艺群体等文艺创作者进入大众视野。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学生创作群体悄然兴起,话剧《守望可可西里》《永怀之歌》的演员均是青海民族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成为一抹绚丽的色彩。

身处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文艺工作者们饱含着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情大爱,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助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续写新的文艺篇章。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627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