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风采 >> 作家风采 >> 正文

张永仕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作家网    阅读次数:11030    发布时间:2020-01-19

【作者简介】


张永仕,笔名永仕,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四川南江人,毕业于阿坝师范学院。《新作文•随课微写》杂志特约编辑,小学语文教师,独爱绘画,写作,书法,音乐。其作品先后在《星星诗刊》《散文诗》《羌族文学》《巴中文学》等多家杂志报刊发表,入选多种选本,荣获多种奖项。从教三年有余,先后指导学生在《全国优秀作文选》《少年百科知识报》《教育导报》《巴中晚报》等多家杂志报刊发表作文数篇,荣获国家,省,市级等多种奖项。编辑出版有学生作文集《花开的声音》,所著儿童文学作品集《地上的星星》即将出版。


【代表作品】




乡土之恋


    许多人都很向往城市的生活。因那有闪烁着时尚光亮的色彩;软床上沉浸的美梦;高脚玻璃杯盛放的醉意。但我独钟情于乡土,因那有人类最为原始的气息——质朴和纯洁。

    我曾游荡于城市的灯红酒绿,在纸醉金迷中过活。但渐渐地,我遗忘了自己。不知心安放在了何处。城市的时间走得太快,一切都显得那么地“紧”,一切都需得“挤”。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在城市的“挤压”和“威逼”下,我改变不了自己的本性。于是选择了乡土——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找回了丢失的心,将它重新安放在了胸口,以供全身的血液流淌。不被城市的过活堵塞鲜红的血液。或因自己是泥土养大的孩子,骨子里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才对乡土这番地眷念吧!乡土的一切都很好,山、水、人并未改变些什么。时间走得很慢,如青瓦房舍烟囱上升的缕缕青烟,总是缓缓地升入天空,然后走进云里和自然相融。在乡土的小路上行走,脚下总是柔软的,心跳总是平缓的。不像在城市的道路上行走,脚下总是坚硬的,心跳总是急促的。因为城市的过活一切都显得太快。吃饭是快速的、走路是快速的、看书是快速的、甚至连人的情感都是快速的。而在乡土我便能美美地睡上那么一觉,待阳光透过窗照见我的双眸才会从梦里温暖地醒来。虽乡土的床不如城市的“席梦思”那般地柔软,但每一个夜都睡得很舒适,不会因时间走得太快而睡梦不足。

    在乡土生活,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吃饭是自然的、走路是自然的、看书是自然的、睡觉是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很真,人的面容是真的、人的言语是真的、人的情感是真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像动物一般只为生生相息,没有金钱、权利、名望的奢求。因在乡土,无需金钱、权利、名望,生活只有劳作、休憩、繁衍,一切都显得很简单。或许是因城市的处处都隐显着金钱、权利、名望的影子吧!日子才显得那么地“拥挤”吧!幸福才离得那么地“遥远”吧!在乡土不需每样都需金钱去换取,因它是自然眷顾的宠儿,一切都由自然为它提供。回到乡土,我很自然地成为了乡土的一份子,没有丝毫的比喻、夸张等的手法去修饰、渲染自身。每日我便到山间去拾取柴火以便能在灶中看“红花”开放,望缕缕青烟缓缓升入天空。为一日的饱餐和冬日的暖和而做准备。每日便和乡土的人一起扛着锄犁翻耕土地,播撒种子,待燃烧的季节收获金黄。累了,便坐在田间和相邻的人抽一根旱烟,摆谈乡间的人鬼神。或晒一晒太阳,看狗吐舌头,云在蓝天的“七十二变”。或静下心来闻一闻书香,杂夹着乡土的草和泥的味道沉浸于睡梦中。

    在乡土这块地方呼吸着,我已闻不惯城市的气息,只愿将质朴和纯洁装满我这颗鲜红而跳动的心。待白绫招展,像落叶一样,回归自然。



父亲的脊梁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就在贫穷中过活,十九岁便成了家。第二年,在煤矿务工的祖父因煤矿坍塌去世,贫穷的家庭变得更为寒酸。上有祖母需要父亲赡养,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需要父亲照顾。母亲刚生下姐姐,一家人都指望着年轻的父亲。父亲的担子变得无比沉重。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只能硬挺着脊梁,将一切重担压在本还年轻的肩上。

父亲让母亲用竹条编了一个比普通背篓大两倍的背篓。父亲带着它随邻家的大爹一同前往离家好几百公里的煤矿务工。父亲从小书读得少,没多少文化,来到煤矿只能靠劳力挣钱。好在父亲的身体硬朗。背着母亲编的背篓一天来回运输煤好几趟,脚掌被磨出一层层死茧,双肩被勒下一道道红印,即使是年轻的身体也难扛每日的重压。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只能硬忍着,欲哭时,只能将眼泪强压在内心深处。父亲坚信,只要奋斗,不会一辈子都是穷酸的命。

第二年,祖母改嫁,硬要求着分家。作为儿子,父亲只好同意。祖母将家中的一切都分走了。唯一留给父亲的是两间破旧的土胚房,父亲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祖父当年为维持生计欠下的一大笔债务。父亲望着破旧的房屋,一张张欠条,年龄还小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女儿,眼泪忍不住的流了出来。

为了还清债务,父亲学着别人办起了自产自营的小砖窑。从制砖、烧砖、出砖,所有的工序都由父亲一人完成。一年下来也烧了不少砖,但全都用来抵债了。眼看债务即将还清,可以烧砖赚钱了。可大型的砖厂逐渐兴起,自产自营的小砖窑只有倒闭。父亲只好老实地干起老本行——种地。但当初分家,父亲所分的全是小而贫瘠的土地。即使勤耕勤种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成,甚至还会歉收。后来兴起了务工潮,父亲跟随着大队伍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工”。但在第二年,母亲却病倒了,家中的一切活儿都落在了五岁的姐姐身上。父亲得知消息,连夜从外地赶回,将自己一年所挣的积蓄和家中能卖的全卖了用来为母亲治病,家徒四壁的我们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好在母亲的病在第三年痊愈了。

面对贫穷,父亲不甘示弱,再一次踏上了务工的征途。在外面,父亲没日没夜地干活,甚至一个人包揽了两个甚至三个人的活。每日只靠着馒头和白开水充饥。实在熬不过,就喝上那么一碗带油的汤水。在烈日的暴晒下,在严寒的酷冻下,原本年轻健硕的父亲变得日渐瘦弱、衰老。在一次绑高架时,父亲因脚抽筋从几十米的高架上摔了下来,损伤了两节脊骨。从这以后父亲干活不能太劳累,损伤的两节脊骨已承担不起先前的重担。但父亲不肯认输,仍拼尽全力挣钱,让这个寒酸的家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家。在父亲坚硬脊梁的支撑下,我们的家变得好起来,虽算不上富裕,但不再贫穷。

如今,父亲脊背不再像先前那么挺直硬朗,变得逐渐弯曲脆弱。他将青春埋葬在城市,用年轻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家。让“贫穷”二字彻底地从自己手中摆脱。

我深爱着父亲,深爱着父亲坚守的土地。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2107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