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红包批评在文艺评论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虽然电影评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影片宣传营销的手段,但2013 年12月《私人订制》上映以来,导演冯小刚与影评人之间的纷争,仍然将电影评论的尴尬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这种尴尬显然不是电影评论独有的,而是当下整个 文艺评论界普遍存在的。这种尴尬也不仅仅是评论界自身的原因造就的,而是有其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
本期,我们邀请3位电影评论人和研究者,一起探讨电影评论的生存困境和发展路径。
嘉宾:电影评论人 周黎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 星
电影评论人 虞 昕
尴尬身份导致权威下降
红包批评是对自身羽翼的伤害
记者:按常理,电影评论与电影创作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分歧、有碰撞,都是正常现象。但关于《私人订制》的争议,显然已经突破了这个层面,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当下的电影评论与电影创作之间、影评人与创作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周黎明:这件事跟我有关。最初是我写了一篇影评,10分制的前提下我给了它7分,结果遭来很多影评人的围攻。他们认为,我一定是收了影片出品方的好处。
影评可以赞,也可以贬,但必须说出道理。道理说得越有据有理,对于创作者和观众就越有价值。影评人和创作者之间,两者是平等的,都有表达的权利,但都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表达。
周星:电影评论和电影创作是一种共生关系,评论不只是针对创作者,更是针对观众。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创作和评论的相互参照必不可少,遇到创作和 评论之间的抵牾也是正常现象,创作者和影评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当下一些电影创作与评论之间的激烈交锋有复杂的背景,显然不是良性 状态。
虞昕:就时下国内的情况而言,电影评论和电影创作之间、影评人与创作者之间都缺少真正有效的沟通,基本上是“你评你的,我拍我的”,这无疑反映 出了影评和影评人的尴尬地位。从目前的电影生态来看,商业电影以票房定胜负,其它一些电影则可能注重电影奖项,而影评人在这两方面都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 电影创作者也不会把影评人的话放到心里去。
当然,一个客观原因也是影评人群体本身就鱼龙混杂。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让电影评论变得非常容易传播,电影作为一 个公共文化产品,又经常成为大众议题,谁都可以说上两句。在“众声喧哗”的当下,影评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都遭遇了挑战,许多影评人对现实的电影创作语境缺 乏了解,常常出现隔靴搔痒或者找不准病灶的情况,这也使得电影创作者愈发轻视影评人的意见。
记者:在业内,许多人都认为影评与整个电影生产、宣发、营销构成了一个产业链,影评人与电影出品方之间有密切的利益关系。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否会影响评论的公正和评论生态的健康?在这样的环境下,又该如何保证评论与创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周黎明:一些出品方以为雇佣几个写手、找一批水军,就可以成就一部影片,而美国学者早已做了非常详尽的调查,证明了影评的褒贬对于影片的票房影 响甚微。其实,凡是拿了片商红包所写的文字,其实都不能叫做影评,本质上都是公关软文。当影评人成为电影宣发营销的一部分,他就失去了独立性。
除了红包,妨碍影评生态健康的还有江湖帮派气息,即党同伐异的现象——几个人观点相同,便大举讨伐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人。诚然,影评人的观点无需 反映普通观众的观点,但影评人之间也无需达成统一意见。只有一种声音的评论界是可怕的,什么“零差评”、“零好评”都是不真实的,任何影片都会有人喜欢、 有人不喜欢。
周星:评论不应成为创作的附庸或者生产链条上的环节,而应是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存在。评论只有脱离利益关系才能保持独立,进而得到更多的尊重。 影评人应该用更高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创作的得失,对创作给予指导而成为引领性的评价。可惜,目前的影评似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功能。
虞昕: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里,只要你针对某部电影发表了评论,不管好评还是恶评,客观上都为这部电影的宣传、营销增加了一份声音。但总的来说,观众会“用脚投票”,虚假电影评论的鼓吹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新媒体时代影评众声喧哗
理论滞后于创作是严重错位
记者: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专业电影网站,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影评人,这使电影评论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只有传统媒体的时代。您如何看待今天的影评对电影观众和市场的影响?
周黎明: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表达观点的平台,精英模式的影评界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影评很庞杂。总体而言,由于网络水军的泛滥而污染了正常的影评空间,传统媒体发表的影评水平依然远高于网络。
周星:影评的泛化是新兴媒体发展的必然,我们需要重视网络或者民间的影评人,他们思维敏捷,在年轻观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但影评权威和尊严的下降却是越来越明显的事实。良莠不齐的影评对于创作和观众的引导作用非但不见增长,反而造就了社会文化的庸碌。
虞昕:电影市场是一个“口碑为王”的场域,观众的消费行为基本决定于熟人间的口碑,而且电影消费是一种文化体验的消费行为,个性差异非常大,很 难进行直接的产品质量比对,所以影评人的影响力对于观众和市场微乎其微。不过在新媒体传播大行其道的今天,信息传播态势瞬息万变,有时影评人针对某部影片 的争议、批评声音会突然被广泛传播,从而对观众和市场产生影响,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记者:在传统的文艺评论中,文艺理论对评论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在今天的电影评论中,电影理论对电影评论的影响力似乎明显式微。面 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目前的电影理论发展相对于电影创作生产实践明显滞后,您怎么看待中国的电影理论和电影评论发展现状?
周黎明:电影创作在飞速发展,而理论却严重滞后,连民间影评人都抱着50年前外国的理论,来观照当前中国的创作,这样的错位是很严重的。
但是,对创作有影响的评论,肯定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把脉与理解。那是因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生活,谁要是拿着理论书来搞 创作,那是把“理论指导创作”理解得太狭窄了。理论和评论跟创作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它必须像心理医生那样看透创作者的内心,另一方面它需要超脱一点, 站得更高一点,这样才能看清作品的主要脉络和得失。
周星:当前理论对于电影评论的支撑作用有限似乎是个事实,但其中也有理论自身的稳定性被忽视的原因。实际上,在当前的电影创作和评论中,电影理 论的适应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的确有不少理论家的阐释不着边际,无助于电影创作和评论提升水平。理论如何跟上实践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寻求评论与创作的良性互动
为影评创作更包容的生存空间
记者:中国的电影评论要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进而推动电影创作生产实践,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周黎明:第一,取缔红包,让“伪影评人”早日进入正式的宣发队伍;第二,媒体发表影评应注重不同观点的平衡,不要人为制造一边倒的表象;第三, 寻求跟创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既不是粉丝式的巴结姿态,也不是教师爷式的居高临下;第四,创作者和评论者互相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周星:今天的电影评论必须注意:第一,电影已经成为老百姓主要的文化消费品,影评对影片的市场回报和文化精神含量的关注不可或缺;第二,电影在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和影响已经非单一媒介可以承载,注意大众评论的习性、关注网络评论的特点是电影评论不可忽略的方面;第三,加强电影评论的文化理论素养和 专业水准是绝对必要的,越是众说纷纭越要有客观而具有理论素养的评论,越是肆意评价众多越要凸显专业水准的权威。
回到根本,评论言之成理的核心是尊重作品、细读作品,太多的宏论套用的放肆评论既令人生厌、也贬低了评论的严肃性。电影评论需要尊重创作的艰辛 而给予善意的分析批评,出发点不在于哗众取宠,而是审美分析。电影评论需要自身的素养作支撑,又要顾及时代的变化,坚守审美原则和传播规律,让评论与时俱 进。坚持评论的真切性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与不以己见为原则的态度,是评论的前提。
虞昕:主要应创造一个良好的传媒环境,打破学院体制、精英话语和社会大众之间的藩篱,把高校和各级电影评论学会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吸引高校 和研究机构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加入到影评队伍中来,提高影评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让电影评论的生存空间更宽松、更包容。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