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校园 >> 正文

感受诗意之春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高原(签约作家)    阅读次数:19830    发布时间:2020-08-14

在人世上生活了二十个年头,从未有过关于春天的思考,因此从未发现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以往的看来,最多也就是多了些生机,各种不知名的花儿迎着微风,向着太阳,开始争奇斗艳……或许是生活空间狭小所致,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年龄和地点,学会了在春天里找寻诗意的远方,发现了一个与我认知中不一样的春天。

春天的到来,必定伴随着万物复苏,当宿舍的植物重新换上绿色的新装,干枯的藤干吐出点点嫩芽,我便知道春天已经来了,似梦一般美好——花非花,雾非雾,来时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或许就是此时的写照。向窗外极目远眺,发现外面早已经是惠风和畅,暖阳高照。就拿宿舍楼下的变化来说。一种不知道名称的树,为了能使自己赢得花中桂冠的美誉,不等身上添上春的外套,便早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含苞待放,雪白的花瓣,在春风的抚摸之下,颤巍巍地蠕动着娇羞的面容,一收一合之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高尚与独特。至于其他的花或许我早已经司空见惯,也无心观赏,但此时恰巧一阵春风袭来,花儿也不甘心在树上寂寞地开着接受路人的指指点点,也学着努力挣脱枝干的束缚,与风共舞。偶有行人路过便有一种“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欣喜之感,既然是春天,雨自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景象。每当一树花开之时,她的到来仿佛是为了惩罚那些只会争春斗艳,撩动人心的“卑鄙者”亦或是帮助“高尚者”完成雨的洗礼,显示不惧艰难困苦的贞操,在爱花之人看来,春雨是一种忧愁,是一种绝望,她摧毁了世间的美好,于我而言,春雨更是一种成就,“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她们不愿与世俗争春,自甘落入“凡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失去了小我,成就了众人,果真是一年春好处。

落日西斜,光辉染红了天边的云,残阳普照着大地,白云湖畔的水还没有完全长起来,但此时水中的两个小孤岛,早已经是秀色可餐了,微风过处,青草摇曳着身姿,就像一个奇特的女子准备向你走来。流入湖中的水,把水中的生机都带动起来了,河里无数的蝌蚪和游鱼欢快的游动着,聚集在河中向阳的角落,突然一只饥饿的白鹭从上游的浅滩走来,伫立在水中搜寻着,当雪白的翅膀伸展开来,雄伟的英姿便在光与影的衬托下,完美的倒映在水中,刚才的游鱼惊吓得向四方散去,泛起了粼粼波光,此情此景简直就是天上的群星落入了水中发出夺目的色彩。如诗如画的好景致,勾勒着一种宁静与和谐,诗意也便油然而生。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大家,但依照古人的诗词格律也小作诗词一首——《谒金门·春》

春已半,满目惠风无限。草长沙洲铺两岸。人生能几观?

小道溪流未漫,白鹭独寻江畔。鱼现浅滩惊又散,水中星璀璨。

校园风光自然令人欣喜,但春天,毕竟不失为一个踏青的好时节,人生的路漫长,总得出去走走看看,没有任何犹豫和策划,就换上轻装,开始了郊外的踏青之旅——天河潭,沿途的风景很美,公交车的拥堵错失了欣赏的最佳时机,心情难免受挫,只为心中的期许,再苦,再难也没有怨言。到达目的地,一片红色的树林跃然于眼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看到了香山红叶了呢,沿着曲折的公路而下,有木桥和深幽的人工丛林,从山间倾泻而下的流水,此时在木桥上观风景者不计其数,有的在感叹眼前瀑布的雄壮,有的在花前树下摆拍,有的则窃窃私语,不知其所言。经过桥时,瀑布激起的浪花在风的吹拂下,拍打在脸上,旅途的劳累顿时便削减了许多,一路上“细雨”微风,莺歌燕舞,忽有人大呼,以为是有感于眼前的良辰美景,在朗诵名家名篇,吟诗作对,但又觉得声音不对,顺着行人的眼光看去,原来是为空中索道惊呼——两山相隔数百米,有人然临于索道也,快哉!快哉!下到山底,碧绿色的石潭,潺潺的山间溪水,在翻车的推动下,洒向长空,又如丝雨飘浮而下,为炎热的天气减缓了几分暑气。兴致正好,本想继续沿着上山的另一条小道去一探索道究竟,但远方的乌云已经徐徐想景区狂奔而来呈现压顶之势,管理员早已经封锁了上山的路径,晚来天欲雨,游客日愈减少,虽未尽兴,也只能加入游者回归的大军。

这个春天不一样,不一样,她相对于以前来说更多的是别有风味,虽然胸中没有多少文墨,但用古人之诗言说今人之乐,也足可慰风尘。

春将尽,这些美好的时光不能长存,唯有深藏于记忆深处,写于字里行间之中,不该有沉伤之感,人生能有几个人能够观看到如此的春色,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领略春的含义,无论是偶然还是万幸,都应该知足,在学业烦闷时,工作厌倦时……把这最美的春色放置于心间,独自享受。



(编辑:白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00159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