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等(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钰丹    阅读次数:12298    发布时间:2020-09-17


从前,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等。

等待长大,等待机会,等待奇迹。不等,就是活在当下。

从未想过,我竟会把如此多的时间花费在“等”上面。可事实如此,除了等,我别无他法。等待,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事。不仅是我,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焦急又迫切的等,等待团聚,等待自由,等待转机。

等,需要勇气。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当然,时间本身也是一个昂贵的成本。我越是等待,越是期盼。我实在是太渴望,“冲破牢笼”的那一天能够早些到来。能够畅行在城市的街角巷尾,能够和身边的陌生人再靠近一点,能够摘下这张遮住了笑容的口罩……这一丁点儿念想在长久的等待里一天天滚着雪球。恐慌最容易在无助时滋长,虽不清楚这些渴求具体会在哪一天实现,可能它会比想象中要更久,或者说我的等待值不值得,哪怕需要突然逆转生活方式,可我还是坚持把所有的心血押在“等待”上。

等,需要信心。前方不断传来牵动人心的讯息,生命流逝让人痛彻心扉,战“疫”英雄让人心生敬佩,而数据背后又有谁的故事……代价过于残酷。危机暂时缩小了我的活动圈子,我每天就在这片方圆天地中,依靠讯息里温暖的能量,一点点砌成信念堡垒,看着病毒肆虐的结果,才知我不是被方圆天地困住,而是我还能幸运躲在勇者身后,得以庇护。恶斗中的人从未想过放弃,这个战场,他们竭尽所能在争夺控制权。我无比相信,他们,我们都会取得胜利。就像我知道冬日再难熬,之后也一定会迎来复苏的春天。

为此,我愿意等。

此刻的“等”,并不是毫无行动、坐以待毙;所有人把一切该做能做的事都做了,就是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最后大家都在祈祷最好的结果。一个午后,我在社交平台留下一句话——这么好的天气,不用来见面多可惜。一位朋友回复“等我”二字。等,本身就是行动。其实,所有人每天都在做着准备,脚步会被耽搁,心却不会。说起来,我复工的时间也不短了,虽不是战“疫”岗位,但我也是一线工作者。一桩桩工作像扣扣子一样细致严谨地完成好,比较从前,的确减少些许乐趣,可就在我所能及的领域里,这是最佳的“等”。

下个月,樱花将要开,假如没有这场劫难,武大的樱花树下依旧会人来人往吧,而我,估计也会约上两三好友到郊外赏花踏青。只可惜,恐怕都得辜负那般风光。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错过春花,自然还有夏花。无论哪种,希望的种子终究会发芽。

 

 

钢轨延伸的故事

 

脑海深处,藏有一段儿时温馨的记忆,那是与铁路有关的故事。

早在十几年前,我还住在铁路家属院的时候,每天晚饭过后,我都会和奶奶来到铁路边散步。那时的铁路旁还没装设有防护用的栅栏,人们可以穿过铁轨,或者在钢轨边散步。家附近的线路只是供给货运的列车使用,有运煤炭的,有运苞谷的;奶奶和我总是会提前准备一个小袋子,在散步时,若运气好能遇到石渣面上有从车厢顶部跌落下来的煤渣,我们就挑拣些大颗的煤块装进袋子里,一路下来,等到快回家时,袋子也就满了。

从前的生活节奏很慢,接触到的天地自然也要小得许多。

我只记得有那么一次,我和奶奶没有在半路就折返回家。我们仍然沿着钢轨延伸的地方走着,夕阳下,我们终于来到了尽头;这才发现,这段铁路在一个布满绿荫的小道突然截止了,那时的我还不懂事的以为,或许铁路线路并非想象的那么悠长。未曾真正见过世面的我哪里知道,钢轨延伸的地方远不止于此。

长大后,出远门是常有的事。到柳州,到深圳,到武汉,到北京……从普速列车到特快列车,从火车再到动车;我的交通方式,铁路出行是首选。

如今,我的工作岗位,是电务系统里的一名信号工。日常工作也需要到铁路线路上巡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铁路周边,全程安设有牢固的栅栏,可靠地防止了非铁路工作人员以外的人越进线路内;这一项措施,是为了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及人生安全而实行的。

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轨迹更是把中国大小城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密的铁路交通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更是经历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而京沪铁路的运营时速最高可达486.1公里/小时。除此之外,一切可观的数据背后,都离不开精密的设备和高超的技术;里程、速度、功能运用等各方面的提升,都需要确保所有的设备必须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工作才能实现。所以也不足为奇,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许多变化。因为繁忙的铁路线,如闪电般飞快的运行速度,还有遍布线路的铁路设备等等,从制度上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松散的铁路管理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有这么一句话——铁路数据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如果这是真的,想必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一定是如动车行驶般的迅猛。铁路方面不仅在拉动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在2019年的第22届莫斯塔尔博览会中,中国铁路首次参展,复兴号、中欧班列在展会上精彩亮相,中国“国家名片”收到广泛赞誉。

现在的我,每每回忆起年少无知的定论时,仍会暗自发笑。

原来在钢轨延伸的地方,故事竟可以写得这样长;有山川,有海洋,有四季葱茏的南方,有无暇的冰雪,有乡间的炊烟,还有城市的高楼……在钢轨延伸的地方,正迸发着令人瞩目的中国力量!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716878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