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也一段爱情,这段爱情没有开始,却先有了结局,随着前年爷爷的远走而结束。无始有终,无言的爱,在岁月的洗涤之中让我觉得更加沁人心脾。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是奶奶常在酒桌上对我说的话。奶奶总是这样,喜欢酒后言欢,讲着老掉牙的故事,看着一饮而尽的空酒杯,再颤巍巍地夹着锅里的大白菜,露出她泛黄的老牙,又慌乱地倒下一杯热酒。我瞧着、笑着,听她再念叨着生活的琐碎。爷爷这时候就会很不合时宜地说:“哎呀哎呀,解熬捏,摆裹朵杂力你忙”(这里是水语,哎呀哎呀,在吃饭呢,说那些干什么的意思)!我想爷爷是想说:“好好吃饭吧,老是说说说,锅里头全是你的口水”!想到这,忍不住笑得更欢,口里的饭噗的一声飞进那满是白菜的大锅里,又很快消失在红红的酸汤中。但爷爷不说我,只是顺手地夹给我他喜爱的红辣椒,我看着碗里的大兄弟,低下头默默吃饭。奶奶不怕爷爷,继续说,我在心里偷偷乐着,内心好似浪涛汹涌澎湃,表面却是一副波澜不惊。这回,换爷爷不说话了,尴尬地喝着他那热腾腾的药酒。我的波澜不惊终于还是火山爆发般地喷涌,在接受到爷爷犀利的眼神时还是忍不住笑得前俯后仰。安静下来时,我想,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倒也不厌倦,只怕不够长久。
大概是潜移默化的原因,听奶奶的故事多了,我学会了一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爷爷的话多了,吃饭时念叨着今年的收成、家里的柴米油盐、屋旁的杂草和林里的野藤。奶奶听得认真,菜也不夹了,酒也不倒了,只顾发呆地看着爷爷……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他俩就收拾好东西,盘算着上山砍柴再挑到离家有六公里的镇上卖。我读书起得早,他们去得更早,每每如此,基本见不到面。只是耳边隐约回响着“嘎劳,亚反滴,努麽震哎”(水语,老头子,你慢点,孙女还在睡觉的意思,下面的水语,皆用白话替代。)!“知道啦,知道啦,就你话多,你个死娘们”。我想,这大概是梦里的声音,不然怎会这般动听。
放学回家时,闲来无事,趁着阴凉时候,拿起镰刀气势汹汹朝那杂草挥去,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等太阳从乌云里钻出来,毫无保留地散发着愁死人的热量时,我却还乐此不疲地、机械地重复着自己手里的动作。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家旁的杂草除了个干净,于是拾一堆脚边的枯草,跑到家旁的小土丘,铺在石头上,坐等爷爷奶奶回家。
待到爷爷奶奶携着夕阳而归时,脸上先是稍稍愣住的表情,后来便慢慢地舒展开来,司空见惯却仍然吃惊于我的呕心沥血。这时,奶奶会一如既往地拉着我的小手,爷爷自顾自地往前走,肩上全是破旧的大包小包,迎面而来的是邻居家摇尾乖巧的老黄狗。奶奶乐呵呵地对我说:“让他在路上捡这捡那,自己背了一路,累死他”!我回家笑爷爷,他看着依傍在对面山头的夕阳不语,深邃的眸子里多了一份迷离。在看到奶奶肩上带泥的纹路时,我也望着那斑斓的晚霞,任那黄狗舔着我的小手,笑着故意问爷爷有没有给我带吃的。爷爷听时,深不可测地道没有。可他不知道的是,他路过我身边时,我早就闻到了我忠爱的辣条的清香……
逢年过节时,父亲母亲带着弟弟回家了,家里更热闹了,一大堆事等着人去做,我被父亲使唤来使唤去。爷爷拉着我去玩,放炮、拉家常、再去他老友家蹭上一杯浊酒,我也有幸吃上加了砂糖的甜米粥。奶奶老了,行动迟缓,又被母亲说管不住爷爷让他带着我疯。爷爷看着一筹莫展的奶奶,让我拿个橘子递过去。然后就是晚上父亲母亲出去吃饭,他俩在房里吵架,吵的内容无疑是母亲说她的不是,爷爷还带着我出去玩。我不敢说话,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摔门而出,再是奶奶訇地一声关上门。年年如此,爷爷去老友家喝个烂醉,末了还得奶奶在父亲母亲回家前拿着手电筒去寻。每每这时候,爷爷就叫奶奶回家让我去接他,只有我去扶他,他才肯回家,不然就只能等他喝醉睡着了父亲去背他回家。其实,全靠他自己走回去,我力气小得很。回到家后他粗糙干燥的大手总紧紧牵着我的小手,用他周遭满是胡子和充满酒味的老嘴亲亲我的脸蛋,才安心地睡去。至始至终,没和奶奶多说,偶尔拌几句嘴。奶奶见他睡了就推着我出门,嘴里呢喃着:“孙女儿,你睡去,甭管这老头了,改日让他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我打着哈欠笑着说:“知道了,奶奶您也早点休息”。
仍是奶奶的那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我从没想过他有一天真的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我也从没想过两个人不谈情不说爱的平淡艰难生活里,这一切都是从何时开始的,奶奶不记得了,而我,也没有机会去记住。只是我高三请假回家那一天,奶奶的那句“孙女儿,以后都不会有爷爷了”!让我每每想起时,都会头昏脑涨,呼吸不畅,因为我好像听到了另一深沉含义,“以后都不会有他了”!我终于听到一句爱的表达,然而,在死亡的面前含蓄得让人似懂非懂……
奶奶的爱情好似就是这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连结束的时候,都没想好如何去表达,但是,沉淀在岁月里的爱的种子早已发了芽,结了果。
(编辑:白桦)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