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轮十五的圆月,淡淡的光朦胧着整个村落……
泡上一杯香茗,细细地在皎洁的月光下听奶奶说那儿有“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意境,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那儿有男耕女织的和谐,有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的安详,恍如几百年前那个谜似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属于奶奶的那个三十年代的故乡。
爸爸说,他小时候会去村里唯一一家小店里买糖水冰棍,会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唯一一户有电视机的人家里看《霍元甲》,会去和河边架桥的工人聊上几个时辰。于是开始羡慕爸爸,羡慕那种放荡不羁,充满“童年”的生活。更激动于家乡那无声无息的变化和在不经意间“偷偷”的发展。78年的“改革开放”,又带领着爸爸这一代的人,走进了中国的新纪元。
乘上火车,爸爸告别了故乡,去了经济特区——深圳。爸爸学了一门技术回归故里,还带着漂亮的女朋友——我的妈妈。巴金说: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爸爸妈妈也开了一家小型工厂,两人白手起家。面对村里一座座工厂的崛起,爸爸妈妈只有努力地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当年爸爸妈妈结婚时,二外公送了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一台电视机还配着录相机。外公还买了一辆自行车,生活一下子富裕了。这时候的村里,到处都有“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标语。平楼翻了番成了洋楼,电视机成功地取代了收音机,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视觉也得到满足了。
家乡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换星移几度秋,见证变化的成了90后的我。这里不再是当年那个点着洋油灯过生活的村子,不再是那个人们为了讨生活而奔波异地的村子。铺过了的石子路不再绊脚了,晚上灯火通明,还有一群精神抖擞的老太太在广场上跳交谊舞,老年宫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奔驰在柏油路上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感慨万千。
家乡真的富裕了,但为了更好的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我们坚信列宁的一句话“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于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为家乡的明天而奋斗。村子里刚刚造了一所小学,许多村里人把孩子送来这里,这下就省得花力气跑到镇上去念书了。村里还多了两家小诊所,得了小毛病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诊治……
奶奶说家乡很穷,大舅说家乡有希望,妈妈说我要建设家乡,我知道,明天我是主人,我是建设者。
2009年,我望着属于我的第十六轮圆月,我知道家乡的明天由我设计,家乡的圆月由我来充光添亮。我自豪家乡的发展,自豪那一座座桥梁的架起,自豪人们的文化素质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地提高,真想挽起所有家乡人的手,感叹一句“月是故乡明"!
(作者系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学生,推荐:张旺)
【编辑:杨汝洪】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