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黄昏,晚霞染红了南方这座偏僻的小县城。鲁恩平拿着调令走进学校大门,空荡荡的校园里还散发着孩子们离去时的清香,那是瓮安二中的学生离开时留下的。
他站在操场上,白天烈日残留在地面地热浪还没完全退去。以后,这里就是他的主战场,新成立的一贯制九年级学校——瓮安九中。他将和他的还没有见过面的新伙伴们在这里生根发芽,为那些成千上万、如花儿般绽放的孩子们助威摇旗呐喊。操场外,几根紫藤萝铺满了那一长排花架子,郁郁葱葱,很有活力。作为一所新学校的负责人,他明白创业的艰辛和带好整个团队的不易。
开学的钟声响了,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对新成立的学校的各种怀疑和不信任。好不容易,学校才招到了1878名学生,中小学教学班31个,其中九年级2个班。他知道:打开新局面是没有捷径的,只要不断开动脑筋,不懈努力,才会有成果的。看着操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他在心底里暗自对自己说:“成功是奋斗出来的!”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2017年全县素质测试,瓮安九中抽评科目获全县第一名。他没有过多的欣喜,而是不断警告自己:“这只是成功迈出第一步。”
工作之余,他常对大家说:“学校是一个大团队,老师们就是这个团队的生命力、主力军,我只有努力带好这个团队、服务好这个团队才会感到问心无愧。”
2018年3月11日,那天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身在边远山区的父亲倒下了。那一刻,他正和学校的教职工们一道在路上为生病去世的老师送行。送别结束后,他回到家里听母亲说,父亲躺在病床上临终前一直叫着他的名字。父亲走了,走得很突然,走得让他感到无比愧疚。
安葬完父亲那天下午,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回去吧,学校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学生等着你!”他握着母亲的手,含着热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他走了,带着沉痛的心告别了大山里头上满是银丝老母亲,驾车离开了家乡新铺的、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2018年中考,瓮安九中93名学生参加考试,700分以上5人,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那天,他听到孩子们拿着通知书欢快走出学校大门,他笑了。8月25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八年级(10)班的语文老师赵容下乡支教走了。学校按排了新的语文教师上课,学生的各种不适应,导致第一次月考沦为全年级倒数第一名。瞬间,学生家长们的意见沸腾起来了,教务主任跑来向他汇报了情况。他站了起对教务主任说:“学校有困难,我上!”教务处主任担心地说:“你是英语专业,中途接班,平时还那么忙,行不?”“我尽力!”他回答说。
就这样,一个非专业语文老师开始了他的语文教学之旅。
11月14日,他主动申请上全校公开课,全校30余名语文老师来了,坐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听他上课。那天,他上的是《白杨礼赞》。黑板上,干净整洁、工整有力、重难点突出的板书设计,和他那口齿清晰、深情激扬的教学风格征服了全场。下课结束后,老师们相互议论着:“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英语专业的校长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很快,他的教学风格传遍了全校,后来,很多家长也知道了。期末联考测试,八(10)班语文成绩排全校年级组第一名。
2018年12月31日,元旦的前一天晚上,瓮安出现了极寒天气。他接到了行动不便、脑瘫多年在贵阳治病的儿子打来的电话,说想家了,他含着热泪握着手机走了办公室,没有正面回答儿子。他站在办公室过道上,看着全校还亮着的灯火,寒风一阵又一阵地扑打着他的脸。终于,他果断放弃了去贵阳接儿子,而是组织全校的教师护送孩子们安全回到了各自的家里。
时间是生命的见证,沙漠中那些小小小绿洲就是他和老师们浇灌的成果。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师生参加省、州、县各类比赛获奖43项,获表彰558人次。在他2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先后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及“优秀校长”称号表彰20余次。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