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小街上才撤走了个高电位的健康小店。还没注意呢,什么时候又来了一家艾灸馆,也说是个健康产业的窗口。
艾灸,对于中国人来说,自然是不陌生的。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艾叶能炙百病,故又被称为“医草”。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村。打记事起,就知道一件事。女人生孩子满月了,婆婆和妈妈们就将艾叶洗净,用煮沸的开水烫上十几分钟。然后,水和着艾叶,放满一盆,再用席子将盆围起来,让做满月子女人好好的薰个澡。
还有,小孩子身上出过花豆了,也是要用艾叶水洗澡的。据说,这样做,既洗去了百病,也达到了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若是肚子疼,只要把几片艾叶揉出汁了,塞在肚脐眼里,就会有神奇的功效。
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中医不被重视,中草药也渐渐地被淡化了。不过,艾是中药,能治疗很多种疾病,是深入人心的。
艾灸馆以艾的名义出现,以艾灸的方式运行,自然是有市场的。
这家艾灸馆,完整的说法,应是:艾灸体验馆。千万年的艾,传统的炙,还需要体验么?怎么体验?
艾灸馆是袖珍的,迎街一间门面,隔成两层。下面是展厅、店堂,二层是艾灸室。穿过厅堂,循着一个拐了90度角,只能一人抬脚迈步的楼梯上去,便是艾灸室了。
别看艾灸室很小,也就十多个平方米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靠窗户一侧,约三分之二的空间,放置着18台艾灸仪。说是“仪”,也就是个有着三四十厘米高,圆柱形的塑料桶。内里放上艾叶、艾绒等药材,上面是个能够透气的盖子。开启电源,“仪”便加热,进入“艾灸”的运行情境了。当然,项目、温度、时间都是可以调控的。其功能,便是通过加热,将艾的药效,在热流中,循着人体的穴位,打通筋络,让血脉在全身畅通行进,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墙面上,一面贴着《本草纲目》里的精彩段落。一面挂着《黄帝内经》里古老的医学精华。如:“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炙之。”身临真境,让人有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感觉。
艾灸馆,是某家“艾灸科技公司”的直营馆。经营者是母女俩,女儿是馆长,母亲是助手。原来,馆里还有其他员工的。但是,直营馆的总馆,把招聘辅助人员的权力下放了。馆长便可以招人、用人。用别人,用自家人,不都是用吗!
馆长,三十岁上下,个头不高,圆脸,身材匀称,是个很精干的女人。听介绍说是江南大山里的人,却说着一口很“神似”的东北话。而且,语速快,表达准确,用词、用语都恰到好处。不仅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还有一定时期的职场磨合。非常老到,还拥有丰富的经验。
艾灸馆开馆已经好几个月了,一直是在试营业。凡来的人,都免费做“艾灸”体验,还发放礼品。而且,礼品是家庭主妇们最喜欢,也是最实用的鸡蛋。
免费体验艾灸,要求只有一个:宣传、约人。我是我太太约去的,我太太是“朋友”约去的。一个约两个,两个约三个……
艾灸室内,除了艾灸仪,还有一台大屏幕的电视机。馆长的工作,一是给每一位“入室”的顾客打开艾灸仪;再就是介绍“艾灸”的相关知识。不过,她的介绍,主要是播放视频。视频是艾灸公司制作好的,由该公司的创办人主讲。
每天,视频只播放一集。看完了,馆长会提纲挈领的作一番解说。她的解说,既专业,又细致,还很有针对性。尤其是能够抓住中老年人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分析,让体验者,从不懂、不信,到懂了、信了。直至,迷上了。
很多天里,我都在纳闷。免费体验,还发礼品。这艾灸馆无论是医家,还是商家,都是要赚钱的。无钱可赚,还要赔钱。即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也是做不下去的呀。
看了视频,听了馆长的“功课”,我恍然大悟。不客气地说,艾灸馆的免费“体验”,完全是精心设计的一个“套路”。
第一步,介绍艾灸馆的创办人。这个人,是个差不多四十岁的女士。从视频里看,中等个头,慈眉善目,玉润柔媚,像个女菩萨。生长在大山里,世代为医。父亲死得早,小小少年,便跟着爷爷生活,也随着爷爷翻山越岭,采药行医。大学毕业后,依旧把采药治病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