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章《马家湾大会战》,文章时杨崇根老师写的。那时,杨崇根在南白小学当教导主任,对“马家湾大会战”有切身体验,值得阅读,更值得借鉴。
文章是这样写的:“1958年下半年,县通知南白小学到马家湾参加大会战。夏校长(党支部书记)令杨某带老师赶到马家湾找曾部长联系,工作、吃住由他安排。到马家湾后见曾某某靠在当街的柜台旁,穿一件新光衬衫,手里握着扇子。杨某照夏某某的话向曾某某请示,曾某打个冷笑无从回答,少顷曾说:‘你们去找嗝……’。
“从曾某倒吞不吐的话中听出,没有人安排,自己找……姜老师一旁说:‘是叫我们自己去找啰!’曾某有些不自在地表露……
“姜老师是解放军空军地勤人员转业到南白小学当老师的。他见曾某的样子自语:‘我们从南白到马家湾已经十二点过,他(指曾某)还靠在柜台旁休闲无事,安排哪有啊?’
“当初还以为要驻扎下来投入跃进战斗,现在才了解是临时帮凑,随意调动。到处问了一阵子,没见什么动静,还以为是大轰大嗡的热闹场面。一个个都懵了,做什么!无人安排也找不到问处。大家商量找石灰写标语,小路上顺便问一个人,从他的说话像是生产队领导成员里的一员。得知烧石灰都是个体企业,公社化后不许干了。要到各家各户去找,是否存有石灰,要满足写标语的量是不可能的,还不一定有石灰。只有根据这个指的方向看原来个体石灰窑里是否存有石灰,连续看了两处石灰窑,早被刨得精光。
“夜幕快临,女老师和有些老师趁黑回转学校,部分老师夜深了混到光穿穿的厂房空床就倒下睡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赶转学校,吃过早餐,姜老师拿着一张战报说:‘老杨,我们太老实了,看!昨天马湾弯大会战的战报成绩登出来了,还有那位歇阴凉的部长……’
“战报成绩写得有头有序,数字赫赫……就是昨天那位穿一件新光衬衫站在柜台前,手里握着扇子的部长,在思绪里的杰作使老师们捧腹大笑。
“校长看了马家湾大会战的热闹战报,又听了老师们的汇报,笑着把那位部长的话告诉大家:‘大跃进不讲什么条件,自己找,写标语嘛。’于是老师们又开始了会战马百湾,挺有声势的向马家湾走去,下午回到学校……
“第二天马家湾大会战的战报,南白小学战果辉煌,有数有据,除了宣传,还写标语。山岗上老师们体会了张XX(下放地区挂名实践领导)作家跃进中写的:‘山风为我敲竹板,流水为我拉丝弦’战天斗地的豪迈诗句。姜老师饶有兴趣地说:‘老杨,你好大胆,把张书记的诗句都拿上去,以假乱真。’
“‘不要忘了,那些神仙数是你老姜凭空枢出来的。’杨老师反讥过去。一个老师大声说:‘咦!是大家出的哦。’
“‘对,这里没有诸葛亮,你们都是——臭——皮——匠!’另一个声音引起了一阵笑声……
通过杨老师《马家湾大会战》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那时“虚报浮夸”的干部作风是多么的严重啊!
那些年,在党政干部中流行着一种不良风气:好大喜功,虚报浮夸。遵义市(当时县市合并)委派一个工作组在龙坑公社搞“丰产坝”、“卫星田”,号称要搞水稻亩产五万斤。在市、区两级验收“卫星田”前夕,工作组安排人力,把20亩田里的水稻集中移植到1亩田内。用目击者的话说:“谷吊儿密密麻麻,放个鸡蛋也不会掉下去。”验收结果,亩产2000多斤。第二天,《新遵义报》刊登了龙坑公社出现“吨粮田”的消息。
有些干部的大话惊人,他们向领导汇报说:“我们丰收了,粮食多得很,挂着犁头(音偷,犁田的工具)可以吃三年。”其实,不到一年就出现了遵义的“三年自然灾害”。
1958年9月,遵义县(今播州区)龙坑实行“人民公社化”,贯彻“公养为主,公养私养并重”养猪方针,各生产队拆掉社员家的猪圈,将社员私人私养的折价交给集体,在马家湾和公路沿线办起“万头猪场”一个,集体饲养。12月,视为从龙坪、三合、枫香、泮水调集生猪524头,合在马家湾农科所代养,因天冷无饲料,死亡375头,死亡率82.75%。农民编“顺口溜”唱道:“冬月里来冬月冬,十间猪圈九间空。若问毛猪哪去了?政府号召归了公。腊月里来腊月腊,毛猪价款还没拿。折价归公不给钱,猪儿喂肥不准杀。”1959年,大风暴管理区“万头猪场”生猪死亡殆尽,市委从全市各地运来大肥猪64头,迅速补到栏上。1960年,大风暴管理区养猪91头,其中共青大队130多户人家,只有13头猪。大风暴管理区1958年自食360头猪,1960年只杀了5头。这年,龙坑公社生猪存栏、出栏降为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参观,把社员家庭自养的猪赶到猪场凑数的事情,在那一时期随处可见。这种“搞假现场、说假话、办假事,欺骗领导、贪图政绩”的行为比比皆是。
在那个假话满天飞的年代,城里人不知真相,还以为真的是“形势大好”,也跟着大唱高调。有人在一本刊物上写了这样一首待:“今年粮食大增产,社员堆稻上了天;扯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诗句十分浪漫,但一定是受到了假话大话空话的蒙骗。
虚报浮夸,说假话、办假事,上蒙领导、下欺群众的言行已经成为那时刮“共产风”的时髦心态。这种心态及其风气之所以流行,是某些上级领导机关逼出来的。因为,一些干部花言巧语,假报产量,夸大成绩,却得到了领导的重用;而另一些干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乃至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错误偏差,却被指责为“右倾”并被组织批判会斗争会,拔他们的“白旗”,甚至撤职处分或者重新划为地主富农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重蹈覆辙。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