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俗话说“女人的手就是女人的第二张脸”。生活中恰有那么一双手为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那就是我母亲不一样的手。
这是一双温暖的手,我冷时它为我添一件温暖的衣裳,我饿时它为我捧上一碗香香的面条,我遇到挫折时它为我加油鼓气,我遇到危险时它拉着我悬崖勒马。
春节期间,这只手可忙了可巧了。我看着母亲包那可爱小巧的饺子,我便跟着母亲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可她那双宽大的手像有魔法一般,左手一挥,右手一捏,一个漂亮的“月亮湾”就出来了,无论我怎么模仿也都做不出那般模样。不久,厨房发“呼噜噜”声响,哦!原来是妈妈蒸的饺子熟了,我轻轻把锅盖掀开,伸手去拿那一盘香喷喷的饺子。可谁知,我刚一碰到盘子就迅速地缩手,烫!妈妈看见了我的窘态,微微一笑:“让我来吧!”我以为妈妈会拿一张湿帕子垫着盘子拿,让我吃惊的是妈妈没有,她的手上像有一双隐形的手套一样就这样轻轻地把盘子拿了出来。我目瞪口呆:“妈,你不烫吗?危不危险啊!”“我哪里怕这些啊!这都是家常便饭了。”妈妈笑着。
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正坐在母亲身旁的我兴奋地看着电视,母亲聚精会神地补补我的衣服。正当电视是精彩的一幕时,忽然,“呀”的一声,我扭过头,是鲜血!鲜血从母亲的手指不断渗出,滴在沙发上一角,染红了。我赶紧跳起来:“妈,别弄了,你手都流血了,都肿了。”“没事,这点算不了什么。”母亲怔怔地看着自己的手,自言自语,“我要是不做这些,你冬天冷怎么办?”我的心不禁一颤,连忙从房间里拿出创可贴贴在受伤的手指上,当我轻轻地捏着那只手时,愣住了,这手咋变得跟我的手不一样呢,咋皱皱的呢。这却是一双黑皱皱的手呀,怪不得每一次客人来我家,我们热情地迎上去,寒暄,客人拉着我的手,看了一眼,不免调侃一番:哟,小姑娘的手又白又嫩,当妈的手咋黑不溜秋呢。说得我实在是无地自容。哎,都怪母亲把我们宠坏了,她不让我们碰冰冷的水,不让我们触摸尖锐的刀针,我们的手变得温润如玉的,没有一点瑕疵。
时间真像一阵阵毫无情面的风,吹着吹着,把我吹得亭亭玉立的时候,却把母亲的容颜催瘦了,那双手早已没有以前那般光滑好看,只剩下岁月折磨下的粗糙。母亲呀,我是红莲,你是绿叶,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你的手如同秋叶渐渐地枯萎,留下一道道岁月的伤痕,当雨点来了,我也想为你分忧。
东东先生推荐点评:本文作者立意新颖,懂得从细微入手,抓住母亲的手,仔细写了母亲的手在不同场景的表现,突出了那双手虽然平凡却不一样,从而深化主题,同时,以相对凝练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让人们感受到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