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遵义方言与黔北文化趣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钟金万    阅读次数:12194    发布时间:2020-11-11

遵义方言里有许多看似古怪的名字,却包含着不少知识和风俗,十分有趣。

比如,黄瓜原来叫胡瓜,因为隋文帝讨厌经常侵犯边关、扰害边民的胡人,便将它改为黄瓜

比如,正月是旧历(农历)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们为了避讳嬴政正月变音为“zhēng”

比如,谷子在遵义农村指水稻,去壳为大米;在北方却指粟米,去壳为小米。

比如,红苕也叫甘薯,是一种根状茎植物,有的地方叫番薯或者山芋,但遵义农村却称之为红苕

 在古代,帝都及其周围的中原人都喜欢将外来的货物冠以”“”“”“西”“等字,表示来源上的某些区别。比如胡豆”“洋姜”“洋芋”“番薯”“番椒”“西红柿”“西洋镜”“海椒等等。但是,胡瓜可以改名黄瓜,那么,为什么胡豆不改名为其他的名字呢?据遵义本土的几位老先生讲,胡豆福豆”“佛豆等意思,它的生长期较短,能充饥填饱肚子,再加之古音的缘故,这个名字就不能乱改了。

众所周知,遵义方言里没有“h”这个声母。普通话里的“h”这个声母,在遵义话里一律都要换成“f”。这样才能说明说话人是地地道道的遵义人。遵义方言胡瓜应该读“fú”西湖也读“fú”,而且”“二字的读音都是“fú”

有人问浒洋水为什么在遵义话里也读“fú”呢?我回答说有两个读音,一个读“hǔ”,指水边;一个读“xǔ”,作地名用。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时,把浒()湾读作浒()湾,于是当地百姓也纷纷改口,这样字典里的也成为了多音字。 

水有源头树有根。遵义方言里的“fú”是古音,就像遵义历史上犍为郡不读犍牛犍(jiān一样,应该读“qián”才对。同样,遵义市的南白”“泮水”“茅草铺等地名,你千万不要说错了;否则,就会像点错了名、没有人会应答你一样尴尬。因为,入乡随俗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688784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