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是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野彪乡)农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长期在民主村(旧名草王坝)担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离任。但是,他离职不离岗,心却紧紧跟村民连在一起。
2015年6月,总书记亲自到播州区花茂村视察,提出著名的“苦笑论”。黄大发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满意的笑容和花茂村生态美、百姓富的精彩画面后,第二天就去花茂村取经。回来后,他向村支两委建言献策说,我们要以花茂村的新农村建设为标杆,带领贫困村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2017年4月,中宣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他的脚步更匆忙了。他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是全党全民的事。团结村必须只争朝夕,奋力赶超,才能赶上时代步伐。”
说起时代楷模黄大发助力脱贫攻坚的事迹,团结村干部群众都竖起大拇指,点赞他感谢他。他们说出来的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令人为之动容。但是,通过冷静思考、长时间过滤,我认为最值得记录、最值得书写、最值得告诉读者朋友的,还是他点“渠”成金的扶贫故事。
一
2004年黄大发离任后,他的心却没有离开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岗位、光荣的称号。他知道建党一百的时候,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他先是自己问自己,接着,他又自己回答自己:“小康就是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他还清醒地认识到,村民的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慢,主要是交通落后、产业薄弱和没有后发赶超的精气神,必须转变方式、补齐短板。他向村支两委提出:“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积极开发特色产业,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新路子,即‘冬种萝卜夏种姜,哪有赚钱种哪样;规模养殖效益好,牵着牛羊迈小康。’”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心动不如行动。’黄大发理清思路后,就一家一户登门引导、劝说和鼓劲。他最先走访的是卫生组有冲劲有闯劲的徐国会,接着又走访了半坎组贫困户唐恩举。如今,徐国会不仅靠养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而且在种植上也成为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领头人。唐恩举一家7口人,种植20多亩优质水稻,饲养20多头良种生猪,有3口人在大发旅游公司上班,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两万元。
如今,团结村在中天金融集团帮扶下,422户1762人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建档立卡人口,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看到16年来的新变化,86岁的黄大发喜逐颜开。他说:“山水美、田园美是一种美,村民脸上的笑容是最美的。”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为了同步迈入小康,黄大发始终抢抓机遇,一有机遇他就紧抓不放。2019年11月,时代楷模王传喜同志从山东过来参观大发渠、看望他。他对王传喜说:“我们结为友好村社吧,优势互补,大有潜力可挖。”王传喜当即邀请团结村干部到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传经送宝。活动结束时,王传喜送给团结村6吨蒜种,希望助团结村一臂之力。如今,6吨蒜种已经长出两寸长的嫩苗,青油油的,十分喜人。
二
2017年5月,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找到黄大发,一起商量开发大发渠、助力团结村脱贫攻坚的具体事宜。黄大发非常高兴,也很上心。他认为这是大发渠华丽转身的大好机会,也是最有力的措施,就回答说:“各级党委以大发渠精神为核心,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解决的是政治问题、素质问题、;中天金融集团以大发渠为景区,打造的是生态美、百姓富的智慧田园综合体,解决的是村民的脱贫问题、收入问题。这是双管齐下、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我举双手赞成。”
2017年8月,中天金融集团与团结村委会共同成立大发旅游公司,推出“团结村职业农民培训计划”。200名来自旅游合作社的村民通过培训,被安排到中天旗下的酒店、物管公司上班。旅游公司将村民闲置的房屋租用后,改造为星级民宿,确保服务员有三份收入,即房屋租金、工资收入和年底分红。这些服务员既能够守着父母儿女,又能在家里就业,有效化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2017年10月,团结村农旅基地正式启动。2018年10月,一期建设项目投入运营。这些项目包括2.4平方公里的景观打造、市政升级,110栋民房外立面及环境改造,18栋民房改造为精品民宿、餐厅、接待厅、商店等业态,新建3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新建15套星空木屋、悬崖酒店等特色酒店和一间1000平方米餐厅,新建5个特色农场、拓展区、游玩区等体验项目以及带领村民建立了相关运营体系。2019年12月大发渠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这是一个将大发渠愚公精神与当地仡佬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智慧田园综合体,依托的是大发渠景观、田园风光和山区风景。
2019年4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到团结村调研大发渠及脱贫攻坚情况,看望84岁高龄老支书黄大发,对中天金融集团帮扶团结村精准扶贫项目部及其旅游公司和村支两委特别是黄大发上下对接、外引内联,共同发展农旅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如今,掩映在绿荫里的黔北民居整洁而漂亮,已经成为游客旅游的目的地、学习大发渠精神的时代高地。如今,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大发渠景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当地村民主动传承大发渠精神,强大的正能量充溢整个乡村,原来破败、荒凉、落后的山村正在华丽转身。如今,团结村已经成为打工族回得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地方,正在成为城市居民远离喧嚣,感受大发渠精神,寻找生命本真的最佳旅游地。如今,黄大发孜孜以求的,将大发渠这条“温饱渠”升级成“致富渠”的愿望正在实现,“大发渠”的新篇章正在提升和深化。
三
2017年12月,省人大代表黄大发听说遵义至仁怀要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立即请人撰写提案。要求在团结村草王坝附近开设一个进出口,为播州区平正乡、汇川区芝麻、松林二镇、仁怀市喜头镇六个村、两万多村民提供便利。2018年2月,他郑重递交的提案得到落实。两万多村民拍案叫好,感谢他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7月31日,83岁高龄的黄大发亲自到“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暨动工仪式”上讲话,要求沿线村民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保障。他说:“遵仁高速路建成后,从中心城区到团结村的乘车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话毕,三镇一乡百姓掌声雷动。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黄大发始终把公路建设与引水工程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019年7月大发渠塌方35米,必须改道。他找到遵仁高速公路四标段领导,希望伸出援助之手。得到20000元的资助后,他立即组织20多个村民,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改渠任务。2020年5月,县里要修建一条连接村委会至高速路进出口的乡村公路,区领导和技术员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村委会是通向4个自然村的交通枢纽。从高速路出口到村委会驻地的老路要绕两座大山,有10多公里,太绕了。公路从擦耳岩经过,能够缩短到3公路,费省效宏啊!”如今,经过擦耳岩的公路已经开工,四台挖掘机正昼夜不停地轰鸣。
说起黄大发2018年1月向市人代会递交提案要求修建“连江桥”的事,团结村玛瑙山、芝麻镇竹园村阳井一带的百姓,既感谢黄大发代表,更感谢市人民代表大会。他们说:“没有黄支书,没有人代会,“连江桥”不知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黄大发是一位闲不住的老人。为了村民,他始终坚持上下对接;为了发展,他坚持外引内联;为了脱贫攻坚,他坚持苦干实干加油干。他常说:“一个人的岗位不同,能力也有大有小。只要尽责、尽力、尽心去做,就是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如今,团结村已成为一方碧绿、一片蔚蓝、一份纯净的新天地,已成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新农村,已成为生态美、百姓富、梦成真的新家园。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