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南水乡福州连江县(温麻老城)生活期间之我与凤城镇金凤东路琦惠玉器店林玉萍师妹到漳州进货的经历
时光的流失,不断洗涮掉光辉的年轮。时间的流失,可以冲洗掉人的年华、让人从青春年少勃发、一步步走向夕阳暮色的衰老。
一个青春飞扬、激情焕发的青年人,在时代的更迭与转变之中,一步步走向夕阳之中的“暮色年代”,一转身的华光之中自己已经进入五十岁了,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知天命”的夕阳老迈了。悄悄而然迈进了“知天命”的年龄,在不经意之间已经迈入老年人的初级年龄阶层了。
但是,人生记忆里的“特殊”亲身经历,却有如铭刻在千年历史石碑上的雕刻,永远成为本人心灵深处的那一抹朝霞与夕阳。也许,“江南水乡福州”和“闽都金凤”这两个地理代名词,成为了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梦魔,多少次梦里重新回到了那个“江南水乡古镇”之中,又一次走进了那个二十五年以前江南水乡福州市的亲身经历——
也许,那里的山山水水,那一山、那一水、那一草、那一木,还有那伊人、那小花伞、那茶园、那海港、那礁石、以及那永远值得怀念留情义的“狮虎山”,还有那梅雨之中敖江大桥上的送“伞”之情。这纯洁恰如一湾“清水”的感情,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真、最天然的。绝不夹杂着任何虚伪的感情与利益,犹如山泉之水的清澈与干甜自然,恰似小溪清水一样“纯洁”而又“真诚”。
清晨六点,我们师兄弟九个青年人在后山(狮山)竹林子里边,与三位老老师傅们一块学习练功一个半小时。其实,这里包括七十七岁“陈速東”老人,他是一名当地有名的“自然门”老拳师,家就居住在连江县敖江镇江南乡已古村。
还有本人七十八岁武术启蒙恩师林子祥老人(我的武术启蒙恩师),老人家是福州市长乐县(区)梅花镇人,祖籍却是广东潮洲市的潮汕人,明朝洪武年间广东岭南人口“大移民”的时期,老人家祖先便从潮汕之地迁徙到温麻(连江敖江镇)古城的。当年,老人家就居住在其大儿子林文远的旧宅子,也就是玉泉山东山坡竹林里的老宅院。因为其大儿子林文远在凤城镇笔架山文笔西路开了一家“瑞福竹制品厂”,由于是个人买卖必须东奔西走推销竹制产品,以求更多的订货、订单。
其实呀,这家即是工厂又是私人(个人)公司的地方,我曾经去过几次凤城镇笔架山文笔西路瑞福竹制品厂,不过有两次他本人去龙城市(即龙海市)、福州闽侯县推销送货去了。
不过,车间里边来于福州市场的订单很多所以十分繁忙,老人的大儿子林文远经常不在家经常外销送货、推介引资,主要是以销售各种“竹子制品”为主。
当年,林子祥老人就居住在这座五间房屋的老宅院里边,因为老人是一个人居住于江南乡已古村竹林里边,离着很近的金凤东路“琦惠玉器”店林玉萍经常回家照顾老人。
正好老人居住的老宅院离着狮虎山主峰脚下东北山坡很近,这里拥抱着大片大片翠绿的“竹林翠海”。
当年在狮虎山东北山坡竹林之中,这里真正是“鸟儿啼鸣、花鸟轻香、空气新鲜、环境幽深。正所谓“禅房花木深,心远地自偏!”“空谷幽兰竹叶青,蝉鸣鸟啼见山峰!”。
另外一个就是七十五岁的陈增平老人,陈老也是“自然门”老拳师与陈速東老人是师兄弟关系。陈增平老人家居住在福州市北郊区连江县琯板镇琯岭子村,也就是玉泉山南山坡山脚下的琯岭子村,另外还有一位八十岁的林逸之老人,他是罗源县罗源湾下湾村人,不过老人“不会武术”却是一名老“文化”人。林逸之老人虽然说不会武术也不懂,但是每天早上老人会背着一把十三弦的“古琴”,到竹林深邃之地轻指弹上一曲“高山流水”筝铮之天籁之音。
当年,我曾经与陈增平老人交谈之中才知道,他本人与谢兰英的爷爷谢秉东(义)老人一样。同时都是民国时期福州大学的老师,谢兰英的爷爷谢秉东(义)老人也是老师。
当年,我刚刚认识两位老人时,这两位白发“苍苍”的七十多岁老人早已经退休多年,一直在家里“赋闲”休养天年呢。而两位白发老人与其它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们一样赋闲在儿女家,闲暇之余便是游山玩水、钓鱼习武、诗词书法,或囚于谢秉东(义)老人的“敖江文化中心”,谈古论今、说历史、讲“民国”时期的个人经历,以及老连江(老温麻县)的古老历史和山水风光古老历史传说。
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谢兰英的爷爷谢秉东老人,却是福州大学国文系(民国时期叫国文系)教授国文的,当时我听林逸之老人讲述他本人却是福大历史系老师是主要教历史的。
其实,平常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们总是早上遛弯到玉泉山、狮虎山交界的竹林子里边打拳、吟诗作赋。而白天平时都会出现在谢秉東老人的“府邸”,江南乡巳古村桃花雨巷的“敖江文化中心”里边。这里才是几位老人们的自然天地,在这个带“天井”的两重四合院落里,有时会有十几位老人们谈古论今、书画笔墨、吟诗作赋、讲古代风云变幻,论述朝代更迭天下之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