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遵义人的酸菜谣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钟金万    阅读次数:16472    发布时间:2021-01-07

遵义人餐桌上的酸菜拌上煳辣椒和其他佐料,美味而可口,寻常百姓人人喜欢,达官显贵无不夸好。时至年节,我向诸君推荐这道价廉物美的菜肴,希望大家喜欢。

酸菜是把青菜(芥菜叶)在开水锅里煮死,放在酸汤(酸水)器皿里闷上三四个小时即成的菜肴。为了百姓健康生活,清末遵义秀才兼当地名医白均(字兆生)先生曾作一首《酸菜谣》告诫家中男女老少。白先生是十分推崇酸菜这一家常菜品的。他说:人生一世难保百年如意、五世其昌,奢侈浪费极不应该。我们应该常将有时思无时,把勤俭养成习惯,才是处家处世之道。白先生还说:昔郑柴翁先生示俭,曾作《酸菜谣》表达心声:酸菜好,酸菜好,世上无如酸菜好。容易得,容易饱,看君顿顿黄粱饭,到得穷时我学惯。白均先生所作的《酸菜谣》是这样写的:吾乡备旨蓄,酸菜家家有。买来不值钱,制造不费手。荤素最相宜,冷热亦可口。可以佐饔飨,可以欵宾友。当家比萧何,赏功宜论首。每饭不忘君,顿顿伴拙叟。菜根滋味香,不厌得长久。笑问何曾辈,亦曾下筋否?

白君先生是遵义老城人,荤素搭配的饮食观早已深入人心。为诠释白先生菜根滋味香,不厌得长久这句话,现将刘明远先生《团溪刘氏实业药房膏丹丸散点滴》文里的一段轶闻抄录如下,供诸君欣赏。

团溪的刘子俊为一富,半条街都是他的。他总说自己有病,一颗饭也吃不下,找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专门来请刘大公看看。他的街房和先曾祖的药房互为隔壁。有无病症,先曾祖当然清楚,屡请都未赴约。实在无法推诿了,先曾祖才去了。客屋的门大开着,先曾祖不从客屋的大门进,却一头钻进刘子俊家的灶房。眼一瞭,只见壁头上挂着腰、肝、心、肚、鸡、鱼等。切脉后,开了一副开胃的药,并说:你是不是吃一点青菜哟?刘子俊问:啥子青菜?先曾祖说:有酸菜更好。于是,每顿由下人切三、五片酸菜装成一碟,让刘子俊吃。渐渐的,每顿就可以吃下去半碗饭了。隔了四五场,刘子俊又派人来请。先曾祖问了一些情况后,才去了。又开了一副开胃的药,并劝其多吃酸菜。没多久,刘子俊每顿就能吃一碗多饭了。

这段话里的刘大公是民国二年(1913年)遵义县长对播州团溪好古斋受益堂实业药房创始人刘德谦(名光绪,字伯亨)的敬称。先曾祖是讲述者对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没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刘德谦的尊称。

据《遵义县志》载:酸菜:青菜洗净,沸水中漉过,置陶钵中,浸以酸汤,隔日即成,香鲜爽口。和炖熟的米豆煮食,称米豆酸菜。调肝涤胃,虽吴中菰菜莼羮,不夺其美。米豆又名爬山豆,学名精米豆,在黔北农村极为常见。

也许,聪明的读者朋友已经知道我为什么要介绍酸菜的原因了。春节将至,诸君在咽肥咽瘦的同时,也要吃些酸菜粗粮,才能保持您的健康和口味。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68664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