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古城历史遗产人文真(3)
●定安古城历史遗产人文真——广西田林老干部参观团“参观目睹//特色产业//鼓舞人心”记实
题记:根据自治区党委老干局“关于2017年开展全区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方案”的通知,田林县委、县府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活动工作的扎实开展,同意指定县委老干局结合实际,精心安排组织了由县政协闭副主席亲自带队的田林县离退休老干部代表(闭祖进、冯春旺,蒙俊新、梁金荣(缺)、黄忠满、扬昌贤、黄立伟、庞霄云、聂桂珊(缺)、黄有荣、唐文兴,刘志顺、杨方华、民族局干部,老干局干部6人,医务人员2人,广电局记者)组成的“看我田林变化,助推田林发展”视察团,重点焦距参观目睹田林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一些经济建设以及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具体项目实况活动,事实说教,鼓舞人心,以此增强离退休干部参与、分享改革开放所取得成果的获得感的心思,推展正能量,凝心聚力,推动调动他们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真实体现我县经济发展的宏伟前景和重大收获。笔者有幸被列入名单,全程参加了这次参观视察活动,心思感怀,联想叙说,追忆往事,随笔记录,能量点赞,鼓舞人心,一路影记,形成了四篇的记实文字……
-
公务车,终于在定安镇府花园式院内停了下来,从镇府的高坡上对看远眺定安全貌,确实别致一番景象:从那远山弯曲S 形状卧龙坡梁而来的城建态势,在两河水的簇拥环抱下,是那样的充满生机和宁静,仿佛在阳光的抚慰下,欲念腾飞似的,在时光的激荡中不断思索着这里所蹲足和延伸的时间与事件,翠竹绿树掩映欲动山水交融,人居楼房参插叠韵安居,景色飘然真如画,人才辈出风流见,从这里走出去的就有许多知名人士,党政要员,饱经学者。我不由惊叹,当时的镇领导(就是带队的县政协闭副主席的思想眼光,他当时是定安镇委书记)能够果断搬建新的政府地址,让我们得到这么一个远景[近距离]欣赏定安古城全貌的平台,真的,有时他们都不敢回味这些举动带来今天的效应,更是他们这样一个不经心的搬迁做法,成为现在这一个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与人文景观中的巨大贡献。
古城定安至今有历史记载的有300多年历史重要小城镇,在田林县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居民集聚地。定安,古时壮语称谓叫“者角”,意思为青蛙多之地。宋、元朝代属于上林垌,明朝时属上林长官司,清康熙五年(1666)就改土归流,置西林县,志在者角,直至民国时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军提督方辅(者角人)自云南回到故乡,认为“者角”的称谓很不雅致,就对家乡父老提议改名,大家就从方辅他所写的感叹者角的诗词中,取诗尾那一句“定安万世”的“定安”一词为地名,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沿用至今(中间曾因为领导政治意念变更过)。1951年并入田林县置为第七区(定安区),1958年成立定安公社(又改幸福公社),1962年正式改称定安区,1968年复称定安公社,1984年成立设镇。各项经济和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品名噪远播,成为田林县四大重镇之一。
在镇领导的带领下,一行人员就来到了地处驮娘江边的大约有一亩多面积的“英雄小广场”观看,这,就是定安景点的最重要主题内容,西林教案的最终体现就是在这么一个江边的广场所发生的事件……进入眼帘的就是广场旁边的那一尊比真人稍微大一点的塑像,就是站在县官台上庄严审判处决欺压百姓、奸淫妇女、聚众谋反、对抗政府的教主马赖的——当朝西林县令张鸣凤的威严果断形态。
咸丰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即1956年2月29日),为顺应民意、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伸张正义,县官张鸣凤就带着捕头围住了教堂将马赖教父及其教徒白小满、曹贵等人抓捕归案审判,然后就在这一江边的沙滩上公众依律处决。史称“西林教案”(也称“马神甫事件”),最终成为法国和八国联军再次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索)。给腐朽的清政府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赔偿和巨大的灾难。战争后,当朝的西林县府就被指索赔偿拿出2万两白银作为修建教堂之费用。倒入时光隧道,思想当时这么一个处决滩地,那是多么的荒凉和冷落,当那刀手挥起斩刀的时刻,县令张鸣凤会想到能够有后人来为他有品质和思想灵魂的价码雕塑矗立在这么一个曾经的滩地上吗?也许他会梦到其中的险恶,更是会想到那一根判决堂木一响给自己带来的难以估量的“革职充军” 裹尸他乡的结局。无情岁月就这样伴随着江水的流淌,蒸发云烟,叠印版画,然后又滋润回大地,伤痕天地,往复着大自然所给予的那一分秒时光,真实了人心风雨的无私故事和片断,在风雨的滴答哀诉声中,遗留成人心的记忆和良心的责问。
荷马史诗的有句开场白说“神祗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法国诗人马拉美则有句名言“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我想,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存在和消失都是为了一本书么?也许是的或在有意和无意中的记录,人类在不断建设改造奢求这个居住星球,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了这个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西林教案,处决马赖等犯人的“英雄小广场”江滩上重要物件,就是这个历史遗产主要内容和人文功绩,没有张县令行为就没有教案遗址。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非凡举动,就体现张县令的胆略和气魄,变成维护民意和家国形象的行为,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人为淡忘了,只留下残垣荒滩,成为记忆中的那一页又被拾起而修复起来的历史长河中的风景,应该主次分明,去掉小字,值得做大,豪气人心。
我和大家一起站在这位地处南蛮边远山区的县官张鸣凤铜像形态面前,伴随着阳光的火热烤滓,心思也是那样的炽热煎熬,陷入了无穷斑痕的思索,震惊西欧板块国家的事件,就这样在我们这么一个荒凉的山区里发生,确实让我感慨万千,他的这一果断行为,成为中外历史上的一庄刺天的行为,依律为民做主的品质和精神难得可贵。就用现在的口语来说,他能够这样为民担当行为,真的在当朝是很少见。当时能够这样敢于对前来到定安传教而故意违犯了清规吏律的法国教主作出这样的斩杀决心,真的要下多大的胆略和气魄哪。不禁让我想起去年以来全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里的官吏感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忽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千古致理名言扎根于心。只要心系着国家,心系百姓的疾苦,就能够履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能够为民意求、顺民心而敢作敢当,也就如今我们党所倡导和威严执行的宗旨行为。每一个到这里观光的人,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回味与思索的话,那先人的付出就成为一个最有价值的精神遗产,成为真正的碑文了。而人们在那些实物形态中去感受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给予人生价值的启迪和思索。
转眼间,我们又步行来到了“西林教案”遗址,这就是刚刚维修(不算修复,只是一种地址回归。原来的遗址形状在“西林教案遗址里有老照片为证,那才是真正的“法国教堂”形状历史原貌。修复是指按照原来教堂的原貌样子复制而成的基本形状,希望能够原貌恢复)。1952年被被当时新区政府拆除,组织行为遗憾地破坏这个文物遗址。1994年广西区政府下文(1994/63号)定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修建出几间平房,里面摆布有几个房址,专门的展厅里展出摆设了其中逐步搜集得到的一些历史遗物文字,让我们从中睹物去追思岁月遥远的历史往事,更进一步焦点着在这么一个冠冕教堂建筑牌楼外壳所掩盖下,那些法国教主利用传教的伎俩,背地里他们阴谋所做的丑恶罪孽和违心勾当,昭然天下。
又一个重要的景点,进入了我们大家的眼球——岑氏宗祠。第一眼的感觉这个比较真实原貌,那些房屋还能够保留原来的形状特点,有清朝时候的建筑风格,大气庄严古朴,充满人文底蕴,给予观看人的目光仿佛要回到百几十年前的历史时光的感觉。“岑氏宗祠”顾名思义,就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间名震朝野的三位从西林那劳村出来的云贵总督岑毓英,云贵代总督岑毓宝,两广总督岑春煊等行为建议以岑氏汉时岑.彭为第一世祖而扬名祠佑使得后世发达壮大而出资、岑氏家族共同捐资补助修建的,目的就是供奉悼念岑氏家族祖宗牌位的房屋。接着的就是岑毓英为了纪念跟随自己的出来打江山奋战疆场的“西林弟子”而修建的“昭忠祠”,里面悼念奠祭的是那些跟随他们在各地英勇战斗牺牲的将士牌位(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纪念烈士英名)。是的,从驮娘江边的村落西林那劳相继走出了中国古近代史清朝官场上三位杰出的独掌一方大权的“总督”官爵,就真实说明这方山水的人灵地杰官脉。体现了这方土地所孕育的人杰地灵的丰厚气色。让人敬仰,让人奠祭追思。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人文博物馆的记忆追念的实体景象。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