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徉在青山绿水间
——我所知晓的绿野来客
普彤居士
《自题》
绿野来客本草根,自称旅游准诗人。
欲当英雄气未短,还做男儿情尤真。
——録自2011年6月21日《绿野来客的博客》
绿野来客,实名乃曰陈跃康,1958年生,四川南充市营山县人,与著名导演、制片人杨洁同一故乡。
认识跃康老师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那时的他在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大队共青团工作,全局的第一个油印内部文学刊物《共青湖》首先由该队刊出。处于对文学的喜好,先是通过该刊物知晓了跃康老师,而后便在1984年的共青团贵州省地矿局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有意地寻见并认识了他。
1976年他从知青点参加工作,那时参加工作的除复员转业军人外,十年动乱耽搁了一代人,高考尚未恢复,大中院校毕业分配的工农兵学生便显得十分金贵,大部分是单位通过从子弟中内招的形式来补充。跃康老师较我大几岁,有幸的是他经历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的锻炼,虽然都是以地质队子弟的身份参加工作,但他经历了知青的磨练,实是让人羡慕。
拨乱反正,知识更新。青年人除了积极投身工作之外,业余时间都投入了自学成才的行列,志愿把被文革期间所耽误的学习和时间弥补回来,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刻苦读书的坚定信念。恢复高考后除了独木桥形式的高考外,也可通过单位向正规院校推荐的“七·二一”工农兵生源和采取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统称五大生)、参加自学考试等等多种形式去学习深造。
1977年,跃康老师参加了单位举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三年的学习;1982年他考取长春地质学院政治教育专修科深造学习两年;而后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习三年(2002-2004年),这也就为其后来从事的旅游地学文化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百废待兴。首先迎来的是意识形态上的浪潮,被文化大革命禁锢了十余年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如同开了闸的库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这期间跃康老师参与创办了以114地质大队团委名义出刊的贵州地质文学首份手刻油印的青年文学内部刊物《共青湖》,进入民间诗刊《荒原》的写作成员后,贵州地矿局便涌现了陈跃康、龚章河、阿贵(杨贵平)等等一代文青。
1984年,贵州地矿局《杜鹃花》内刊开始创办,老一辈《杜鹃花》人开辟的文化园地必须有新的蓓蕾为此而绽放。1986年跃康老师来到局宣传部,绿野来客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合的平台,一干就是七年。
此时的宣传工作正是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活动主题,大量的树新风、创新人、立新功材料需要紧锣密鼓地撰写并上传下达,宣传舆论工作任务重、内容众多,显得尤为繁累。深入基层巡回演讲演出、新闻与文化(文学)培训辅导等活动在局属各野外队频繁地开展。贵州地矿局所属各单位内部报刊正处于萌芽策划、待办阶段,如何加大力度培训、积极搜集素材、认真编辑审阅,是一出不可藐视的重头戏。于是乎,贵州地质文学的开拓者李绍珊、袁浪、拓石老师膝下陆续有了欧阳黔森、王林、陈跃康、欧德琳等等一大批新生得力助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地质文学方面,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业余地质文学创作,与同事合力创办了114地质大队内部文学刊物《共青湖》,八十年代中后期编辑贵州省地矿局知名内部文学刊物《杜鹃花》开始,累计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及文学评论、电视台本等文学作品达上百万字。
1986年贵州地质文协的适时成立,坚持出人才、出作品、弘扬贵州地矿文化为宗旨,扩大了贵州地质文学对社会产生的感染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1991年,跃康老师完成了贵州首部反映地质工作与生活的六集电视系列专题片《高原拓荒人》的采写与创作,得以在贵州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片后来荣获了贵州首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的剧本类一等奖;1995年短篇小说《小站挑夫》荣获第一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的二等奖;2000年跨越新世纪时,又创作、拍摄六集旅游电视风光专题片《永远的长江》;200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其个人作品集《如此梦想》;2009年创作的作品《都柳江三章》获全国首届旅游散文“美文天下”主题征文金奖。
一、山水倘徉之旅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跃康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游历于白纸黑字上、爬格酌句在纸山墨水间,莫若倘徉、实践于真山实水中。
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搬掉铁交椅,砸掉铁饭碗,下海去当弄潮儿”的思想解放浪潮席卷而来;经商下海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最时髦的用词和青年人追求重新创业的目标梦想。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为建立和发展全局的地质市场经济,努力开发第三产业,跃康老师积极响应局的派遣,告别了深爱的文化宣传平台,分别走入了贵州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贵州山水旅行社的部门领导岗位,真正地过了一把市场经营的瘾、设身处地地置身于自然山水的环境中。
1992年,他调入了由王淮航、饶进兮等人组建的贵州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兼宝玉彩石部经理,由此结缘与贵州观赏石,奠定了其后来成为贵州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基础资格和定位,成为《贵州石谱》常务副主编、《藏天下》文化杂志(石破天惊专栏)主笔、《中国图纹石》赏石杂志(贵州赏石界栏目)主编。
1994年,又调入由王林、盛红等开辟的贵州山水旅行社,前后担任导游、外联部经理、旅游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直到总经理。一干就是十八年,成为真正地引导游客倘徉在祖国山水之间的旅者、经营者和引导者。
2003年,局创建了贵州山水旅游勘察开发设计院并兼任首任院长、法人代表。组班子招兵买马、搭架子完善资质,充分利用贵州的自然资源和勘查开发以及贵州地质科研人才方面的有力条件,撺掇了刘家仁、陈文益、陈履安等一批退休老专家的加入,把当时曾怀疑成功与否的山水旅游勘查开发项目做成了如今遍布于贵州地矿局各野外队的山水旅游勘察分院。
2004年,他兼任贵州地矿宾馆董事长、法人代表。2006年开始担任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法人代表。在国内旅游领域成功策划、举办了上海桃花节和北京人民大会堂旅游联谊会等高端旅游营销宣传活动,曾带领贵州山水旅行社三次跨入《全国旅行社百强》行列,成为了国内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的知名专家。
铁杵砺磨始见针,黄金历炼方是真。2010年在他当选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后,随之而来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地学贵州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地学旅游联盟贵州工作部部长、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总策划师等职任头衔,更是对他本人的一种鞭策。
举办贵州地质旅游论坛,开拓贵州旅游地学市场,使他更加有机统一地将旅游与地学、文化与科普、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关键要素密切地结合了起来。
正如其在《关于旅游地学》一文中所述:“旅游地学,是覆盖和关联众多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旅游地学在三十多年践行中,从地学科普基地建立,到地质公园体系建设;从地学旅游研修线路设计,到旅游地学文化村与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创建,旅游与地学如影随形,不可或缺,探索了旅游地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
这一由纸山墨水间的梦想写意山水到亲临真山实水地导游于黔山秀水间、再回到对山水未来的设计勘查开发而成就美山丽水的过程,是从多方位的学习到理念的建立再到具体实践上的升级,是从经历缠丝酝酿、脱茧蜕变直至成蛾腾飞的飞跃,是一次次从思想至行为再回到思想、以至提升为更高、更快的行为的实践与认识的哲学提高过程。
二、返璞拓展之旅
山水本有情,我写山水意。二十多年的贴近青山绿水的历炼,跃康老师把矿产开发、宝玉彩石、山水旅行、旅游勘察开发设计、旅游地质等相关内容与地矿文化、地质文学糅合得如此地紧密。
2012年凤凰于飞后归巢重回局机关,调任为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重拾地质文学创作并深入开展了旅游地学文化研究,这期间陈跃康老师根据局党委安排,与文化同仁们参与筹备了声势浩大的贵州地质文化发展大会,举办了全局地矿文化成果展览,表彰了地矿文化有功人员,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贵州地矿文化建设的决定并邀请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文联、省新闻出版局等领导出席大会讲话并指导。掀起了贵州省地矿局文化建设新高潮:2013年全局二十多个基层单位无一落伍地办起了本单位的地质文学内部刊物,进而出现了“一队一刊”的地质文化空前繁荣的景象。
2014年,跃康老师作为贵州省地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常务副队长,带领16位驻村队员到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驻村扶贫,并挂职织金县委副书记。扶贫期间,他对当地几近自生自灭的传统砂锅产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从砂锅作坊升级为青陶产业的构想与建议;同时在织金县桂果镇克窝村发掘、整理了二战时期美国军用飞机坠落的遗址、遗物,并初步规划了织金二战和平广场。
从知青点来到地质队去、由从政写文到经商又到从政写文、从地矿局奔赴扶贫点到发掘整理当地文化元素、从扶贫基层再次回到党务工作岗位,跃康老师的工作经历便是一个反复历炼、循环提升的过程。
2015年,完成扶贫工作,返职返岗在局党办分管党建、信访、理论研究及扶贫工作。
2017年,受组织委托,担任第五任《杜鹃花》主编,似乎这是一羽凤凰经过几个轮回的炉火中涅槃而得到文学梦想亲历驾驭的实现,从当年的《共青湖》到今天的《杜鹃花》,地质文学的脉络始终萦绕牵系着这位地质队员的文学之梦和不灭情怀。
在庆祝贵州省地矿局建局六十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策划、组织编纂了四卷本的《新世纪贵州地质文学丛书·拓荒人的新纪元》,与第一套三卷本的《贵州地质文学丛书·高原拓荒人》一道成为“贵州地质文学现象”新成果的展现和地质文学文脉的再延续、成为了地矿文化自信的里程碑。
览景情而立发,获感悟宜先言。对文学的扎实基础和敏锐的观察力,奠定了跃康老师的触情景立有所思,思考后立行著文的风格。当众人仍处于打腹稿之状态时,跃康老师便已滔滔不绝、飞流直下了。我和众写友们常常佩服于他对文学的敏捷度,夸赞其为“文学快刀手”,作为一个学生的我,更期待他能将这快刀挥斩出的只言片语结集而成为新的文集,付梓出版。
几十年来,跃康老师无论是专业任职或业余的兼职头衔真可谓不少,他先后从事地质科普类文章的写作并担任相关专栏主编,在2016年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任专业委员副秘书长;执行贵州省科普杂志《大众科学》(旅游地学大观专栏)和《贵州日报》科技版(旅游地学新视野专栏)专栏主笔。他兼任于多家报刊、杂志文学专栏主编、主笔,充分发挥了地质旅游、地学科普与地矿文化、地质文学多位结合的优势,毫无吝惜地科普着相关知识,让科学造福于社会。
如今的跃康老师,已经成为了地质文学创作与旅游地学研究、观赏石研究的知名专家。紧紧抓住贵州旅游、地学、文化、扶贫、振兴等几大特质,切入要点、与时俱进,便是跃康老师的一贯工作风格。
在本行业区间,受聘于中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报》特约作者、任中国自然资源部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及评论专业委员副主任。担任了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贵州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贵州省域内,担任了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诗歌学会理事、贵州散文协会副主席、贵州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贵州作家》文学杂志(贵州地质文学)专栏主编;成为自然资源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等等社会文化组织成员。
在贵州地矿局系统,担任贵州地质文联副主席、贵州地矿局《杜鹃花》地质文学杂志第五任主编。
近年来,跃康老师执行主编、或协助编纂了多部大部头的文献。完成了《新世纪贵州地质文学丛书——拓荒人的新纪元》(四卷本)、《贵州省矿产志》(普及版)、《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六十年院史》等重点文集典史的工作,对贵州地矿文化、贵州地质文学的继承、传播、弘扬与留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清泉甘冽终有竭,茂林至老必将枯。跃康老师善于发现和挖掘文化新秀,在贵州地质文学现象已然轰动于全国及部省市、行业内外的利好形势下,作为文联副主席的他始终不忘记贵州地矿文化及地质文学人才资源的补充和完善。挖掘和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和指导新人,是他锐利的明眸和独有嗅觉的体现。例如:发现101地质队原办公室主任、现总工办主任王康年在地质科普文学、民俗文学、摄影、绘画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时,立刻邀请其以特约编辑的身份加入《杜鹃花》的编辑团队,成就了编辑人才的及时补充。
他人看花观其貌,学者赏花觅其神。在旅游地学研究方面,跃康老师师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旅游地学创始人陈安泽先生,策划、实施了《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可行性研究》《贵州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黔南州旅游地质资源勘察与评价》《贵州省温泉旅游度假产品规划》,贵州省旅游资源大调查等近百个项目,为贵州旅游地学开发,建立了权威依据和奠定了可操作基础。
抓住旅游大省资源,努力搅拌好“三合土”式的产业。在其指导和带领下,建立起旅游地学文化村。 2018年贵州省地矿局首创了全国首个旅游地学文化村(月照旅游地学文化村)与而后在2019年创立的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双河洞旅游地学文化村)的模式,今后还将陆续开发凤冈等地的旅游地学文化项目,并将在全省逐步地设计、开发并实施推广。
倘徉山水之间,山水是首诗,要靠写者去描绘。
倘徉山水之间,山水是科学,应由学者来揭秘。
倘徉山水之间,山水是富矿,必需探者而开采。
倘徉山水之间,山水是未来,切记前人荐后人。
三、夕阳璀璨之旅
2018年8月,正当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跃康老师功成名就、届满退休。
习近平总书记 2005 年8 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拉开了建设绿色家园、实施生态保护的国计民生的战略序幕。跃康老师首创的旅游地学文化村项目成果的取得,引起了外省相关部门人士的关注,退休后他已分别接受了陕西、河北等省级地矿部门的邀请,深入实地做出培训和交流指导,由此旅游地学文化项目大有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得以逐渐建立和推广,这就为有效地利用各省旅游、地学、文化资源,真正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得到充分地落实和拓展,为资源融合奠定了必要的准备条件和扎实的工作基础。
在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而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指引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树立和践行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制定的有效措施下,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已成为贵州地矿工作转型布局的重大关节点。
2019年5月贵州省地矿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座谈会议的纪要及备忘录已正式印发:双方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出台全省地学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共同推动旅游地学文化村、特色小镇的示范工作,编制旅游地学文化村、特色小镇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开展试点;编制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运用的系列丛书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编制地学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并在全省旅游大会上发布;同时双方也将在地质遗迹普查等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
日暮老牛惜时晚,扬鞭奋进耕犁忙。人们常说:退休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跃康老师虽已告老而不还乡,依然长征路上继续行。他将充分利用退休后的黄金年华,发挥余晖之灿烂,把在职期间由于工作上身心投入和时间的局限而造成的部分无法完成的项目力争结题;旅游勘察开发设计、新的旅游地学文化村论证策划、贵州地质文学的未来规划等等众多项目,仍然需要他及他的同事们来继续发现、完成和指导、并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春来东风劲,扬帆正当时。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绿野来客往返于黔山秀水之间。广阔天地、纸山墨水正向他伸出了更为宽博的臂膀,迎接着这位倘徉于青山绿水间的绿野来客。
来客匆匆、匆匆来客,这倘徉在绿野之间的来客,比退休前显得更为繁忙,常常被知晓他的人这样描述着他的工作作风:
昨夜还在凤冈县,今朝已过黔南边。
作罢诗歌写文评,边搞勘察边调研。
风驰电掣行万千,马不停蹄绿野间。
一通电话相约见,一个老将难谋面。
天生我材必有用,倘徉在青山绿水间。这是跃康老师退休后的真实写照,正如绿野来客2018年11月5日在其博客《退休吟》中所言:
一纸休书还自由,人生奋斗意未休。
满腔豪情不衰退,心中梦想仍追求。
业余爱好成主业,精神家园添锦绣。
且将夕阳当朝阳,无限风光在前头。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