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此“老子”不是自称,我还没这么无礼和狂妄。这“老子”就是李耳,那位道家的鼻祖,那位被尊为太上老君的神仙。
老子住在天河潭?在做梦吧?神仙的“老子”,那应该在天上;凡人的“老子”,去世已有2000多年了吧。无论哪个,住在天河潭?扯得有些太远了吧?
各位看官,且莫着急,听我慢慢说来。
不知诸位去过天河潭的朋友可还记得,天河潭的龙潭洞有水、旱两个溶洞。水洞叫崆灵洞,乘船游览,有如置身仙境;旱洞叫银河宫,分为三层,全长近2000米,洞内满布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的惊奇发现在旱洞,大约是在最高的第三层。当时,我还在忙于四周拍照的时候,忽然前面不远处传来惊呼声:“你们看,老子的塑像!老子的塑像!”激动的声音似难抑制。说话的是我们一块参会的的团友,重庆丰都文联主席孙江月先生。孙先生是作家,也是诗人,是个看上去情感容易外露的人。他对我们几个近处的人急切介绍:“你们看这神情,这举手作揖的动作,是不是像极了教科书中的老子?”
的确,从整体外形上看,这个钟乳石的造型,如果“背”稍弓点的话,倒真是与书本上的老子神似。
老子住在天河潭?当然这是“文学”的想象。但仔细想想,假如真的把它命名为“太上老君观景台”或“老子悟道处”什么什么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还很契合呢。
其实,天河潭原本就是隐士的栖隐地。明末清初贵州著名诗人吴中蕃在天河潭长期隐居,晚年还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今是山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吴中蕃面对这里的苍山秀水、奇洞碧潭,写过很多赞美的诗篇。那么,老子真若到此,想必也会像这位隐士一样,流连此处胜景,尤其是这瀑帘潭影。
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水乐于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这是最为谦虚的美德,特别接近于“道”。
老子还说过,水有七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自居卑下,保持谦和的心态,不争;水的本质清明宁静,不受外物影响;水很仁爱,不会厚此薄彼;水可听声而知形,表里如一;水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无为而为;水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水春、夏即来,因为万物生长需要,秋、冬即藏,以备来年。
老子在哪里“悟”出“道”的,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在这儿,他肯定也能,甚至更快。
中国人向往的“桃源”,其实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话,是要过一种平静的、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的、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快乐的生活。自然的环境,自然的生活,有笑容,有悠闲。
这样的生活,就叫“神仙生活”。
这汉语里,“天河”有两重意思:一种是天然的河道,一种是天上的河流。我想,“天河潭”的命名应该是后者,从水、旱洞的名字就可推出。所以,他们是把这儿当作“仙境”。既然是“仙境”,太上老君老子住在这儿,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更何况,依托自然打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依靠民愿创造富足安宁的幸福生活,不正是眼下正在努力在做的吗?
果真能做到的话,相信老子真要来在天河潭,他会不走的。
老子就长住在天河潭了。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