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林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又同时分配到同县一所初级中学工作。后因工作需要,他调到县城一所高级中学任教去了。
老林的名字叫林茂盛。“老林”这个称呼,是他所带班级学生对他的昵称。老林其实并不算老,今年贵庚方才四十有三。这个称呼似乎把他称老了,但其学生们并不以为然。他的弟子们认为,“老林”这个称呼,表明了他们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个中情愫,非局外人所能知晓。
一
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生。当时在我们班里,同学之间年龄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也有往届毕业生,有的则是在工作岗位上考取的。在同班同学当中,有的当时已经三十多岁,而有的才十六七岁。林茂盛当时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考进大学时才刚好满十六周岁。
他长得很结实,天庭饱满,肌腱发达。黑里透红的脸,红活圆实的手,乌润发亮的头发,明亮有神的眼睛;鼻子高而挺直,牙齿洁白而整齐;衣着朴素、大方、整洁,给人一种庄重、文雅、沉着、憨厚、坚毅、英姿勃勃的印象。
林茂盛虽然年纪最小,但活泼可爱,热爱体育锻炼,学习勤奋,成绩优异,颇讨人喜欢。因为来自农村学校,平时缺乏较好的口语训练,本地方言口音较重,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明显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因此,同寝室的一些同学时常善意地拿他取乐,故意模仿其嗓音学他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古诗词句。林茂盛颇有君子学养,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越发无所顾忌了,眉飞色舞,当场又用他那很不地道的“普通话”背诵起“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喋喋不休,越背越起劲,引得全寝室的同窗们都一齐捧腹大笑。
在同一寝室里,要数林茂盛最勤快。他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劳,劳而不怨。他每天起得很早,经常是还没有敲起床钟就起床了。起床后,他先到学校操场跑几圈步,锻炼锻炼一下身体,然后返回寝室进行洗漱。我们住的寝室距离食堂较远,不少同学,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的,将每天打开水和早餐视为一个“沉重”负担。因为许多同学都贪恋温床,起得较迟,往往来不及打开水和吃早餐就到上课时间了。于是,林茂盛便主动地承担起了为同寝室的同学打开水和早餐的“重任”。大家每天晚上都预先将开水票和早餐票一并交给了他,有的甚至干脆将一个月的票一次性交给其保管使用。偶尔也有起得早的同学,便参与林茂盛一起完成“重任”,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林茂盛就这样无怨无悔地为同寝室的同学热忱地服务着。当然,他的付出,也博得了同学们的好感。
林茂盛在学习上很用功,有一股子笃志于学的拼搏精神。他说话方音较重,普通话讲得差劲。我们第一学年开的课有《现代汉语》,这门课一开始就有语音训练,老师就像教刚刚启蒙的小学生那样,从声母和韵母的读写开始教起。林茂盛学得很是用心。除了平时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课余及周末的时间就刻苦练习发音,经常独自躲到学校后山的松树林里面去,面对着松柏树进行发音和朗读语段练习。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他的口语大有长进。方音明显消除,普通话说得较为准确流利了。《现代汉语》这门课开设结束时,进行了普通话口语测试及书面考试,林茂盛均以较好的成绩顺利地过了关。
林茂盛年纪小,记忆力特别强,加之他勤奋刻苦,各科成绩都很不错。他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喜欢唱歌。口里经常唱一些《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校园的早晨》《绿岛小夜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泉水叮咚》等当时流行的歌曲。尽管他的歌声令人不敢恭维,可他却独个自得其乐,开怀放歌,旁若无人。
二
有人说“緣乃天定”。茫茫人海中,相遇便是缘。有缘能千里相聚,我与林茂盛很是有缘。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俩同时又被分配到N县一所边远偏僻的区级初级中学任教。那里虽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县城),经济落后,但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淳厚。我们所供职的学校建立在一个小山丘之上,依山傍水,周围环境幽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
刚到学校的第一年,可能是因我的年龄比林茂盛长几岁,看上去要老练成熟些,所以学校领导就安排我上初三毕业班的课并兼任班主任,他则被安排上初一年级的语文课。
由于我是刚登教坛,初为人师,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况且,一开始接触的又是初三毕业班的课程与学生,工作负担重,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林茂盛没有担任班主任,时间相对要充裕些,加之他又是一个热心人,于是他在做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经常帮助我教育学生,协助我一起管理班上事务。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们班的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时常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到了第二学年,学校又安排我接任初二年级“尖子班”的班主任,林茂盛也随班从初一年级跟到了初二年级,上两个普通班的语文课。相同的年级,相同的学科,我得到他的帮助就更多了。比如单元测试卷的蜡纸刻写等,大都是由他代劳。每当我们班举办文娱晚会、组织学生春游、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他更是全程参与组织和指导,尤其是参加校运会篮球、接力赛等比赛,他显得特别活跃,比我这个班主任还要着急卖劲。组织我班学生组成“拉拉队”“服务队”,一应事项安排得有条不紊,为我们班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使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被学校派到省里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一个教研讲习会,时间是一个星期。临行前,我委托他帮我代管一下班上事务。他笑呵呵地答应了,并且说道“你放心去吧,你们班的事情,难道我会袖手旁观么?”。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