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具有“梦想家气质”的原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侯小强说,盛大文学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筹办小说学院,双方已联合发布了公开招聘“文学策划与创作”方向师资的招聘启事,2014年开始招生。身为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的侯小强表示,希望小说学院既能培养更多的有写小说、编故事、从事文学创作天赋的新生力量和作家储备人才。
此前,网络文学大学在京成立。在中文在线董事长兼网络文学大学校长童之磊的想象中,网络文学大学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培训领域的黄埔军校,让无数有写作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学到写作技巧,享受创作的乐趣。
从自发式写作到职业化创作,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间,网络作家们进作协、进鲁院、与传统作家结对子,如今又成立网络文学大学,其间经历了什么,未来能否走得更快更远?
打造网络文学的“水电煤”
据盛大文学高级总监王晶介绍,小说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大学本科需要学习的课程外,还考虑到文学功底的培养和网络文学创作的能力培养,因此会加入中文系课程、编剧课程以及微电影课程、国外现在流行的创意写作的课程等。
同时,盛大文学将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同成立博士后培养基地,打造首个网络文学博士后培养基地。
网络文学的培训还不止这些。2011年中文在线旗下的17K小说网开设了网络文学作家培训“青训营”,目前已经开办了19期,成为最大的网络文学领域作者培训组织。青训营的公开课学习人次达到了112万人次,一对一的作者培训数达到了18253人,签约的作者数超过1500人。此外,还培养了网络文学的教官。
这些数字听起来是庞大的。据网络文学大学常务副校长刘英介绍,该校的办学规模是每年培训网络文学作者10万人次。网络文学大学的课程设置,参考了国内文学院的教学课程以及鲁迅文学院的教学课程。该校分为青训学院、精英学院、创作研究院三个层级,分别针对爱好网络文学、初涉写作的新人作者,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资深作者和发表过多部作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知名作者进行培训。其次,网络文学大学针对作者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层级的培训,帮助作者突破创作瓶颈,避免半途而废。他说,网络文学大学的口号就是,打造网络文学的“水电煤”,真正让中国文学在网络的推动之下,能够站在世界之巅。
我们并不缺少网络文学作品,但质量却良莠不齐,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网络文学作者大多是半路出家,缺少专业的培养及系统的人文环境熏陶,写作水平及眼界普遍存在局限性,作品往往昙花一现。因此,网络文学在市场规模快速壮大后,必须从网络文学人才梯队建设抓起,才能创造出质、量俱佳的网络文学作品,最终实现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可持续发展。
长期存在的网络文学鱼龙混杂的问题,是否能通过文学教育得以改善?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表示,作家不是培训机构能培养出来的,但作家的成长需要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类型文学,有大量的成规惯例,必须在前辈创作的基础上升级翻新。学徒期是免不了的。以前的网络作家大都是自学成才,现在有个培训机构当然是好事。“但是我觉得真正能当师父的是前辈作家,而评论家能充当的角色是学者粉丝,一方面对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以精英粉丝的身份交流看法,同时以自己的文学史眼光和理论知识结构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解读分析。”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壁垒正在打通
对作家莫言来讲,网络文学曾经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十几年前,当网络文学刚刚发展的时候,我心里想不准备跟它打交道;再早一点,电脑刚刚进入老百姓的生活的时候,我也下决心这辈子不使用电脑。但是这个决心很快被现实生活所改变,我用上了电脑,也跟网络文学产生了很多的联系,并且接受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的聘任。所以有时候现实会改变人很多的想法,改变人对人生整个的看法。”
“今天叫网络文学,过10年、20年,文学就不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了,会自然汇聚到一起。互联网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我们非常期望未来网络文学大学能够培养出中国未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 童之磊信心十足。
那么,实际情形能否按照预定的方向前行呢?评论家庄庸认为,一方面,渴求“创作指导”的需求强劲、庞大和膨胀,不只是那些新手和菜鸟需要“网文创作入门指南”,大多数写手也需要“晋阶晋级指导”。就算那些大神,在系列化的创作中,也逐渐面临着是否能够摆脱同质化重复、从术到道、从网文到“文学”的蝶变之困境……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自我探索,需要顿悟,需要一种点评、一种当头棒喝,一种迷津指路。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对这种需求的满足并不匹配——每个网络文学网站都有新人指南,也有编辑指导与培训体系。这种体系对“入门”和“紧跟趋势板块、题材、类型和热点”是非常有效的,但也仅限于此。受限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等种种因果与目的,网文作者的培养与使用,都是“逐利的”,很难基于“长线投资”,来对作家实行阶梯式和全培养模式。这就导致现在网文作家的大多数培养模式,都是“速成长”、“功能化”的,没有“固本强基”的造楼式培养,以至于大多数网络作家在爆发式的创作之后,会很快面临后劲不足、软肋倍出的情况。一旦创作漏洞与瓶颈频出,现有的网文创作指导与培训体系很难给出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网络作家普遍遭遇“创作瓶颈”
对于如火如荼开展的网络文学培训来说,庄庸的分析无疑是一针清醒剂。他指出,就算有少数网站与有心人士试图这样做,但是,受制于商业回报率以及行业生存现状,也很难推行下去。何况,网文作家的培养与培训,已经不只是网络文学创作本身问题,而是一种权力、话语权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谁也不想让出这种主导权,或在这种分配中让自身受损。这其实造成了一个窘迫的处境:当大量网络作家处于“创作瓶颈”时,我们竟然无法找到哪怕只是少量的、合格的、有资质的“培训”……尤其是越往上“晋阶”,越有实力的网文作家,在遇到创作瓶颈时,就越缺乏“指路者”。
就像网络作家猫腻,从《庆余年》到《间客》,再到《将夜》,粉丝们对他创作构思和故事大纲不断地作“技术贴解析”,逼迫着他不断地腾挪转移,寻找着新的突破点。但发现在故事架构里突无可突、破无可破时,他只有采取语言和思想的双重解构方式,来尝试突破。这让我们感觉到了猫腻的焦灼和不安。
根据庄庸的观察,网络文学发展十余年至今,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拐点上了。
2011年作协曾组织著名作家、评论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网络文学的培训如何落到实处而避免好大喜功,也是庄庸思考的问题。他情愿相信,这种结对子,是交友,是“联谊”,是互相接触和破冰的开始。它需要在一次两次的座谈会后,向更纵深的方向挖掘。尤其是,需要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战略思维:当我们把铁凝、苏童、毕飞宇等作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好小说”及其“创作指南录”都能系统地挖掘并传承下去时,将来,当我们将猫腻、辰东、天下归元等网络作家的代表作选为“中国好小说”(网络文学卷)时,是不是也可以推动他们进入高校创意写作课和作协新锐作家培训班中,让他们“结对子”,把自己的作品及创作沉思录传下去?所以,庄庸认为,网络文学大学能否成功,不仅在于好的导师,更在于好的学生。这不仅仅是一场“教学”,更是一次新文艺时代的互动。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以及创意写作指南,只有超越与跨界,才能真正做到立足“中国的”,采用扎根的方式进行提炼、总结和体系化,然后,以“中国话语”来推动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和“汉文写作”。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