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二届南方国际文学周开幕式暨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颁奖礼在佛山电视台举行。梁鸿的《梁庄在中国》及《出梁庄记》、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 思》和解玺璋的《梁启超传》分别摘得文学类、历史类和传记类非虚构写作大奖。加拿大作家帕蒂·哥莉的《飞天名媛》和郑小琼的《女工记》等作品拿下六个特别 奖。典礼上,莫言等名人嘉宾还就“非虚构写作”及其之于当代社会的迫切性各抒己见。
本届文学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人民文学》杂志社、广东省作家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共同主办。其中,《人民文学》杂志社和《GQ》杂志中文版联合发起并邀请十位来自传媒、社科、文学、电影等跨界名人担任“非虚构写作大奖”终审评委。
非虚构写作是真实地认识和书写世界的方式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的概念不断被提起。其倡导者、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其实非虚构是一件很老的事情,“它并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而是人类真实具体地认识世界和书写世界的一种方式。”
终审评委之一、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在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对世界所知甚多乃至太多,另一方面我们又对世界所知甚少乃至一无所知。“因此我们渴求能够在一个真实的水平上,深入具体地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的丰富性。”
曾被调侃“把剧情片拍得像纪录片”的著名导演贾樟柯也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对于真实的渴望恰恰出于对世界的不完全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半径和局 限,而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提出非虚构写作,能够呼吁大家更加关注生活的困境和历史的迷雾。”贾樟柯认为,“要懂得运用非虚构写作去客观展示历史的细节,因为 事实往往存在于那些讲述当中,而不在于观点的争论之中。”
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报道求同存异
“非虚构写作”让诺贝尔文学 奖得主莫言想到了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和中国风靡一时的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报道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一点虚构没有也不可能。”莫言说,“我认为新 闻报道必须绝对真实,因为它原则上盯着事件的过程,呈现人物的行为;但是非虚构写作或报告文学,它不仅要呈现事件的过程,而且要呈现事件过程当中人们的心 理活动,正是这一部分为作家提供广阔的写作天地。”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补充道:“非虚构写作和新闻的差别就在于:在作家这里1+1也不等于2,而是等于无穷大。”莫言则打了个比方,“如果说新闻通讯是绘画,那么非虚构写作是不是有点像雕塑,它提供了更加立体的展示。”
非虚构写作的最大困难是作家的懒
李敬泽认为,对于非虚构写作的探索不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还需要写作者去充分磨炼技巧,掌握在世界的纷乱现象中准确捕捉真实的能力。“光凭借看看电视、翻翻报纸、上上网这样的‘二手生活’来写作,对于作家来说是极有问题的。”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此表示赞同:“越是电视这些看似眼见为实的方式,人们越是需要对之警觉,因为要是它们虚构起来,制造的破坏力就太大了。”
李敬泽认为,目前非虚构写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一个字——懒。“作家们可能缺乏行动的热情和能力,都不愿意花很大的工夫去探索这件事情。”李敬泽说,创 办这个非虚构大奖,目的就是让更多中国作家可以去探索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规范,寻找非虚构写作的社会意义,“作家们应该暂停精神和话语的空转,而去真的接一 接地气、人气,对‘吾土吾民’建立一种直接的情感和认识关系。‘非虚构’是一个写作者对于读者乃至这个世界的道德承诺——我在写作中将要抵达那个真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