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构建三个培育体系, 赋能乡村振兴活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省桐梓县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 黄炜    阅读次数:8254    发布时间:2024-06-17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而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最基本作用的人力资源便是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作用,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广大乡村地区,除当地政府部门和中小学学校,人才聚集较密的单位还真的很缺乏,基本没强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着力在识才、爱才、聚才、用才上下足功夫,才能有效激发乡村人才队伍活力,加快培育乡村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建立资源型培育体系,锻造推动乡村振兴“主力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资源是关键。在广大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和非遗文化生态相当丰富,只要补齐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之短板,建立与本地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和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基地,培养自己的资源型乡土人才,乡村振兴未来可期。必要时也可通过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加入职业教育联盟、聘请非遗传承人等方式,解决好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来培养乡土人才。唯有这样,才能把本土人才“留下来”。都说“外来和尚好念经”,但专家们都是来讨要天价“口舌费”的,糊弄一下农民就跑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凝聚自己的乡土人才,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采取“企业+基地+人才+农户”模式,吸纳农村实用人才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使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振兴乡村经济才大有希望。

建立专家型培育体系,汇聚支撑乡村振兴“新引擎”。“强基固本,安民之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人才是关键。在广大基层,乡村土专家、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非遗文化传承人、大学生村官等等,都是“能工巧匠”,村村皆有,各显其能。唯有打破讲学历、唯论文以及论资排辈之做法,启动乡村“能工巧匠”职称评审工作,面向乡村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职称评审,重点考核评价“田秀才”们的技能技艺、农技推广、带头致富、经济效益、带动能力和群众认可度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将广大“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当地专业人才管理队伍,纳入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库,让乡村工匠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就能产生乡村工匠的社会效应。同时也可通过结对帮扶、师徒结对、实岗锻炼、组织培训等方式,壮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队伍,让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建立技能型培育体系,增添支撑乡村振兴“新活力”。“强村之基,富民之源。”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篇大文章。振兴乡村经济,涵盖农技、电商、文旅、教育、医疗、农创、法律、营销等各个领域。要想让农民真正实现“富起来”,必须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具备其自身的致富本领和能力,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必要时可设立乡土人才帮扶“公寓”,鼓励六十岁左右的城市专技人才志愿者和城市优秀教师,寒暑假期间到乡村当教师、搞培训,把志气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把技能交到农民的手心里,帮扶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能掌握一至两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就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同时应对获得“能工巧匠”相应专业职称的“土专家”“田秀才”,在人才入户、补贴奖励、购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社保补贴、创新创业、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他们能“留得住,能住下”,就近施展才华,激发人才活力,真正为乡村振兴谱写出华彩乐章。

总之,做大乡村振兴,资源是底盘,破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振兴乡村经济,技术是支撑。通过三个“培育体系”的建设,就能打造出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87288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