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瓶打酱油,到底有几斤几两。”这句话能有几个人懂呢?很少吧!我认为。
那,我先说说这句话的来历,话说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我说的是上个世纪,小孩子就不要掺合了。话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们吃的酱油大多由黄豆或胡豆酿造而成,装在大缸子里。卖酱油的小贩会用小推(拖)车装上酱油桶,当然还有醋和白糖之类的日用品,这些是配角,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酱油。
小贩推着酱油桶沿街(村)在固定的时间叫卖,打酱油的人会拎着瓶子,有的也可能是个小瓦罐,或搪瓷钢钵啥的来装酱油。如果错过了规定时间,就得到酿造酱油的小作坊或小卖部去打酱油。
柴桂就是经常错过小贩沿街卖酱油的时间,那个时候,他要么在田间地头劳作,要么就是泡在村头的浅水河里摸鱼,也可能是凑在晒坝里和人侃大山。柴桂这个人做事的时候会胡思乱想,也会偷懒坐下来卷一支老皮烟,但他玩起来的时候绝对是很认真的。
有一次,卖酱油的小贩吆喝着经过村子,妇女小孩们都拿着器皿围着小贩,有打酱油的,有沽酒的,也有的打醋。柴桂一动不动地盯着石板上的那几张纸牌,忘了昨天柴桂嫂交待的事——打酱油。
夕阳西下,牧童晚归,乡村的屋顶上炊烟袅袅,柴桂方才想起,家里的酱油瓶空了,怎么办呢?当然打酱油咯。幸好还来得及,也幸好柴桂嫂还没回来。
其实柴桂故意错开小贩卖酱油的时间打酱油,是有原因的。
柴桂拎着他的可乐瓶(可乐瓶的底部有一截是黑色的,现在成了酱油瓶)慢悠悠地走出院门,向村头唯一的一个小卖部走去。
桂花嫂正提着一桶猪食向猪圈走去,她看到了柴桂手里的酱油瓶,便问道:“哟!打酱油呢!才回来啊!”
柴桂将右手里拎着的空瓶在桂花嫂的眼前晃了晃,说:“还没呢!我现在才去。”
桂花嫂将猪食凳在地上,将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说:“我还以为你都打回来了,真的是可乐瓶装酱油,不知几斤几两。”
柴桂笑了笑,将空可乐瓶(酱油瓶)头朝下,底朝天地倒过来:“桂花嫂,你看,真的没有酱油,我得去打酱油了,晚上调凉菜得用酱油呢!走了啊!”柴桂说着,拎着酱油瓶朝目的地走去。
桂花嫂手搭凉棚朝远方看了看,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也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只听她自言自语道:“上午大成子来卖酱油,他为什么不打酱油呢!非要等着吃了才想起来去打酱油。嗯!真是的。”说着,桂花嫂将一桶猪食倒进了猪槽。
柴桂提着他的酱油瓶慢慢悠悠地走在村道上。柴桂是去打酱油,而他并不单单是打酱油,他还想趁打酱油的机会在小卖部喝一口。当然喝酒也需要搭子的,那么他的好朋友李老二就该出场了。
李老二是柴桂的好朋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干活的时候在一起,收工便各自回家。歇了几天柴桂便想找李老二喝一口,顺便唠唠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其实有些事说了也没用,可说出来了心里就舒坦了。有些事是要借着酒劲说的,还得要找个倾听的人。柴桂和李老二便是这样一对好朋友,一个从东一个从西,在小卖部他们相遇了,二人相视一笑,李老二很大方地走进小卖部朝里喊道:“提半斤酒(以前的酒也是散装,用提子计量,有一两,二两,半斤,一斤等)。”
老板娘莲花挑着帘子走了出来,顺便将手在布帘子上擦了擦,麻溜地从酒坛子里提出半斤酒分在两个碗里。全程没有一句话,她笑眯眯地将两碗酒放在柜台上,收下李老二放在柜台上的钱,又转头去忙她的针钱活了。
李老二抬着两碗酒来到院子里的小桌上放下,柴桂已经站起来了,他走进小卖部放下钱,拿起两包酒鬼花生就坐在小桌旁。两个人,两碗酒,两包花生,就着夕阳,陪着黄昏,在晚风中演绎着人生的点点滴滴与细细碎碎。
碗底渐渐显露出头,包谷酒一点一滴的进入口腔引起舌的一阵骚动,又滑过喉咙进入胃里,结束了它的行程到了最后的归宿。
花生混着酒味被嚼碎咽下,也如同那些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在酒中一点一点消失飘散。
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柴桂望着李老二踉踉跄跄地朝着他家的方向走去,心中竟生出一丝惆帐。他不知道这惆帐是为李老二孤单的身影,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他回头捡起小桌上的两只碗放在柜上,小卖部的男主人小坤客套地邀请柴桂在他们家吃晚饭。柴桂笑了笑,拒绝了,他是来打酱油的,他没有忘记。
柴桂提着酱油瓶,就着月光和黄昏的余光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李老二三十来岁,父母双亡,以前和姐姐在一起相依为命,后来姐姐成家了,他也不想掺和在人家,就一个人在旧屋里居住。由于贫穷加上木讷,不爱说话,至今也没讨上媳妇。想起这些柴桂一阵嗟叹,他看到李老二孤单的身影,与他分别时的落莫,心便一阵阵的颤抖。
李老二有一把子力气,庄稼也种得好,现在土地分到户,吃食也富余。李老二和柴桂在农闲时会去县城打些零工。照例日子不会很差的,唉!家里还得有个女人的呐!
说话间,柴桂已经走到了家门口,妻子正在灶间忙碌着,一双儿女在灯下写作业。猪圈里的猪己经吃饱睡下,月光在头顶正盈盈的笑着。一棵柿子树正弯腰瞧着猪圈的门头,柴桂看着这一切,心中暗喜。这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让他梦想成真了。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