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
枯叶
还在留念与不舍
紧紧依偎在树梢
调皮更可爱
阳光下
泛黄的叶的颜色
早已逝去昔日的绿
我知道——
那是岁月的痕迹
突然地
风来了
枯叶
再也无力挣扎
撒了手
悄无声息地
随风摇曳 盘旋
一片 两片 三片
终究安静地坠落
土地里
枯叶
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追求
它知道凋零并非生命的终结
依旧热爱 执着
它在等待,等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春来了
还是在那树上
竟冒出了点点新绿
枯叶
笑了
它知道那就是它生命的升华
第二次生命的起始
我
伫立在这儿
赏析:
这首《如叶人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诗意的现代诗,通过对枯叶从枝头到飘落再到孕育新生这一过程的描写,映射出人生的种种境遇与态度,有以下几个值得赏析的方面:
意象运用:
诗中“枯叶”是核心意象,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生经历岁月洗礼后逐渐衰老、走向衰落的阶段。树上“紧紧依偎在树梢”的枯叶,展现出对往昔美好、青春活力的留念与不舍,就像人们面对时光流逝,不愿告别过去。同时,“枯叶”又代表着坚韧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即便凋零,也没有放弃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情感表达:
整首诗情感真挚且细腻。从枯叶对枝头的“留念与不舍”,到“再也无力挣扎”放手飘落时的无奈,再到在土地里“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追求”,最后看到新绿时“笑了”,情感层层递进,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起伏与生命力量的顽强。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更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勾起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和变迁时相似的情感共鸣。
对比手法: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泛黄的叶的颜色,早已逝去昔日的绿”,将枯叶如今的泛黄与曾经的翠绿进行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变化。“枯叶”的凋零与“新绿”的冒出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又强调了生命的延续和生生不息,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顽强。
结构层次:
诗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时间和事件发展顺序,从树上的枯叶,到风来枯叶飘落,再到枯叶在土地里等待,最后迎来春天新绿的出现,一步步推进,完整地呈现出生命的一个轮回,逻辑连贯,使读者能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主题深化:
诗歌的主题围绕生命的历程与态度展开,从对自然中树叶生命的细致观察,升华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人生如同树叶,有繁华也有衰落,但衰落并不意味着终结,只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就能在看似绝境中迎来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升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
总体而言,《如叶人生》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意象和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能触动心灵、引人深思的诗作。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