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故乡的水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1378    发布时间:2025-04-08

童年时故乡的水利

渠水叮咚叩碎晨光

惊起沟边蛙鼓悠扬

涓涓细流

浸润禾苗青翠的心房

鸭掌拨动澄黄

在水面谱写粼粼乐章

鱼群曳尾

搅碎一渠碎阳

光腚孩童

在浪花里淘洗时光

水草缠缠绕绕

打捞起沉底的铃铛

中年时故乡的水利

钢铁履带碾过的地方

桉树以殖民者姿态

列队盘踞河床

龟裂的渠底

荒芜在野蛮生长

风偶然驻足

抖落记忆里潮湿的稻香

老水利沉默了

在荒凉的家园里

把往事熬成药

没有往昔的快乐

自己像孤寡的老人

谁来暖暖心肠

 

赏析:

这首诗以“水利”为线索,通过童年与中年两个时期的对比,展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情感失落。全诗语言生动,意象鲜明,既有对往昔田园生活的深情追忆,又有对现代工业化侵蚀自然的深刻反思。  

1. 结构对比:童年与中年的双重镜像

童年部分:以“渠水叮咚”“蛙鼓悠扬”“鸭掌拨动”“鱼群曳尾”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诗人用“叩碎晨光”“谱写粼粼乐章”等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以灵动的生命力,仿佛水、鱼、鸭、孩童都在共同演奏一首欢快的田园交响曲。  

中年部分:笔锋陡转,“钢铁履带”“桉树殖民”“龟裂渠底”等意象,描绘出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曾经的清澈渠水变成干涸的荒地,曾经的蛙鸣鸟叫被机器的轰鸣取代,曾经的孩童嬉戏被荒芜的寂静吞噬。  

2. 意象的象征意义

“水草缠缠绕绕,打捞起沉底的铃铛”:这里的“铃铛”象征着童年的欢乐记忆,被水草缠绕,暗示时光流逝,记忆虽在,却已沉入水底,难以重现。  

“桉树以殖民者姿态,列队盘踞河床”:桉树(常被种植用于工业造纸)象征着现代经济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它们像殖民者一样占领了原本属于鱼虾、水草的家园。  

“老水利沉默了,像孤寡的老人”:水利工程本是滋养生命的血脉,如今却成了被遗忘的废墟,如同无人照料的老人,充满孤独与无奈。  

3. 情感递进:从欢快到悲凉

童年部分的情感基调是欢快、温暖、充满生机,诗人用“淘洗时光”这样的表达,暗示童年时光如水般纯净、无忧无虑。  

中年部分的情感则转向沉重、苍凉、失落,“把往事熬成药”一句尤为动人,暗示回忆已成苦涩的慰藉,而现实却无人问津。  

4. 语言艺术:通感与拟人的运用

听觉与视觉的交织:如“渠水叮咚叩碎晨光”,让声音有了触感;“鸭掌拨动澄黄,在水面谱写粼粼乐章”,让视觉画面有了音乐的韵律。  

拟人化的自然:“风偶然驻足,抖落记忆里潮湿的稻香”,风仿佛也有了记忆,让逝去的田园气息在诗中重现。  

5. 社会反思:现代化与生态的冲突

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乡村生态破坏、传统生活方式消逝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水利的变迁,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失落。  

总结

《故乡的水利》是一首充满怀旧与忧思的诗歌,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变迁,既有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又有对现代文明侵蚀自然的痛惜。诗人通过鲜明的意象对比和富有张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引发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8986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