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青春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君子如玉    阅读次数:7931    发布时间:2025-04-25

青春是未及细读的诗行  

是奔向海洋的急流  

在我们低眉研墨的间隙  

已悄然  

将我们渡向岁月的彼岸  

落日沉入山峦  

明日依旧东升  

而我们的青春  

如晨露滑过花瓣  

再难掬起  

我不愿就此作别  

愿作海上的云霭  

乘着季风溯游  

重归最初的溪涧  

在大地的血脉里  

寻回那抹青翠

 

赏析:

《青春》这首诗以细腻的意象和流动的节奏,构建了一个关于时光流逝与青春追忆的抒情空间。以下从几个维度进行赏析:

1. 意象的流动性

诗中“急流”、“晨露”、“云霭”、“溪涧”等意象形成水的循环系统,暗示青春虽逝却能在自然中永恒流转。“未读诗行”与“研墨”构成书写意象,将青春比作一部未完待续的作品。

2. 时间的辩证

落日沉入/明日东升”展现自然的永恒轮回,反衬“晨露难掬”的人生短暂。诗人以“溯游”打破时间线性,在空间移动中实现时间的回溯,体现对青春流逝的不甘与反抗。

3. 感官的交织

“滑过花瓣”的触觉、“低眉研墨”的视觉、“溪涧”的听觉,多重感官共同构建青春记忆的立体图景。特别是“青翠”一词,以色彩唤起最原始的生命力感知。

4. 结构的精巧

全诗呈现明显的三段式:

青春的流逝(1-5行)

永恒的对照(6-10行)

主动的追索(11-15行)

每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通过水意象串联,形成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

5. 情感的升华

从被动“被渡”到主动“溯游”,体现抒情主体态度的转变。末句“寻回青翠”将个人怀念升华为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使诗歌获得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古典意象承载现代人对时间的焦虑,在水的各种形态变化中,完成对青春本质的哲学思考。诗人最终在自然永恒性中找到慰藉,使全诗在惆怅中透出温暖的希望。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24857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