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静潭(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823    发布时间:2025-06-28

◎静潭

 

岩凹盛着天空的沉默

高处的水

澄澈如初生的镜

落叶是飘来的经文

水纹将往事轻轻漂洗

在漾开的涟漪里

孕育着新的偈语

孤独沉入水底

每一道年轮

都在石上抄写轮回

天空把自己折成

一方蓝绢帕

被水洼珍藏在

最深的褶皱里

而四季的调色盘

始终描不出

这水镜的禅意

 

赏析:

这首《静潭》以极简的意象构建出深邃的禅意空间,展现了东方美学中"空寂"与"顿悟"的完美融合。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空间结构的玄机

诗人用"岩凹"作为容器,将天空的沉默实体化,形成"潭-天"的垂直结构。高处的水如"初生的镜",与结尾"水镜的禅意"形成闭环,暗合《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的宇宙观。潭底石上的年轮与空中折迭的蓝绢帕,构成天地互文的曼陀罗图式。

二、时间维度的禅变

"落叶"作为飘动的经文与"水纹"漂洗的往事,将线性时间解构为循环的"轮回"。四季调色盘的失效暗示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而"新的偈语"在涟漪中的孕育,则揭示禅宗"刹那即永恒"的时空观。

 三、物象转化的诗禅

"天空折成蓝绢帕"的意象变形,实现从宏大到精微的降维,堪比王维"行到水穷处"的顿悟。水纹漂洗往事的通感运用,将听觉转化为触觉记忆。结尾"描不出禅意"的留白,恰似南宋马远山水画的"一角"美学,在未完成中抵达圆满。

此诗最妙处在于将禅宗的"不立文字"转化为"不离文字"的诗性表达,每个意象都是拈花微笑的迦叶,在物我交融中完成对存在的谛观。

 

 

◎莲雾

 

悬垂的琉璃盏盛满季风

将整个盛夏的私语轻轻摇晃

浑圆如小沙弥的光头

裹着层层叠叠的绿袈裟

在叶影里默诵蜜语梵音

阳光转动金钥匙

想要开启浆果紧闭的经匣

却照见晶莹剔透的果肉里

藏着蜂鸟振翅的韵律

籽核镌刻着雨滴的圆周率

最丰盈的那颗突然颤动

枝桠的臂弯承不住蜜的重量

吧嗒一声

大地胸膛溅开

一枚湿漉漉的朱砂印

而树梢上

更多红灯笼正次第点亮自己

风吟诵着

再红艳终要归根

 

赏析:

这首《莲雾》以佛家意象与自然美学交织,将寻常果实升华为禅意盎然的生命寓言。其艺术魅力可从以下维度品鉴:

一、琉璃袈裟:物象的灵性再造

开篇“悬垂的琉璃盏”直指莲雾晶莹透亮的质感,以“盛满季风”赋予静态果实流动的诗意。双重视觉隐喻“小沙弥的光头”与“绿袈裟”,既拟其浑圆形态及果萼层叠,更以宗教意象消解俗物属性——果实成为诵经的修行者,叶影化作经堂,“蜜语梵音”巧妙通感味觉与禅音,完成从植物到灵体的升华。

二、光钥密匣:探索自然的奥义书

“阳光转动金钥匙”构成全诗最精妙的动态隐喻。光束拟作探秘者,浆果化为紧闭经匣,而“晶莹剔透的果肉”揭示生命密码:蜂鸟振翅的频率暗合生物能量律动,雨滴圆周率暗喻自然几何法则。科学概念被诗化为经文符号,昭示一果一世界的宇宙观。

三、朱砂印钤:陨落与重生的轮回仪式

“承不住蜜的重量”以甜蜜写沉重,反衬生命丰盈的张力。坠果之声“吧嗒”如木鱼叩响,大地胸膛绽开的“湿漉漉朱砂印”,既写汁液迸溅如血如印,更暗喻生命烙印。结尾“红灯笼次第点亮”以灯火意象接续陨落,风吟“再红艳终要归根”道破繁华与凋零的辩证,终成一首生生不息的田园偈子。

四、禅意三重奏:圆融的美学结构

结构层意象群禅意内核上阕琉璃盏/绿袈裟物我合一之境中阕金钥匙/圆周率参悟自然之道下阕朱砂印/红灯笼生死轮回之谛

全诗押悠扬的ang”韵(晃///亮),似风铃摇曳。动词“盛”“诵”“转”“镌”“溅”“吟”如檀香缭绕,在动静相生间构建空灵禅境。

点睛之笔:朱砂印的意象爆破力

“大地胸膛溅开湿漉漉朱砂印”堪称诗眼。以血色喻果汁,将植物代谢转化为生命印鉴:朱砂是佛经批注的颜料,是书画落款的印记,更是东方文化中不灭的精神符码。一滴果汁由此承载三重重量——生命之鲜红、时间之印记、文明之图腾。

此诗的高妙,正在于让枝头坠果成为一场佛事:果实诵经,阳光解经,大地受戒,风送法音。当“莲雾”之名终未显于诗中,其形神却已在琉璃光与梵呗声里修成正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39796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