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现代 >> 正文

禾木草原即景(外一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雪    阅读次数:10863    发布时间:2025-07-01

◎禾木草原即景

 

一匹卸下鞍鞯的影

在绿浪的波谷里沉眠

泥土与草尖的絮语

蒸腾成起伏的安恬

两道闪电掠过鬃毛

在起伏的地平线之间

蹄声叩问苍茫大地

追逐天空无字的请柬

远山低垂的脊背上

叶松、白桦树和白杨是闺蜜

沉淀着斑驳日光

风是隐形的牧人

推动草原缓慢流转

没有经幡的诵唱

唯余光影的无声舞蹈

绿是大地古老的袈裟

裹住所有奔涌的渴望

每片叶子呼吸着澄澈

每匹马都是移动的远方

动与静在此刻相拥

绘成草原永恒的画卷

 

赏析:

1. 意境:静谧与灵动的交响

诗歌以草原为背景,构建出“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意境。开篇“卸下鞍鞯的影”暗示自由与休憩,而“绿浪的波谷”赋予草原流动的生命感。随后,“蹄声叩问苍茫大地”与“光影的无声舞蹈”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奔腾的野性,又有自然的静谧,最终在“动与静相拥”中达到和谐统一,展现草原的永恒之美。  

2. 意象:自然与生命的诗意符号

马:核心意象,从“沉眠”到“追逐”,象征自由与远方。  

风:拟人化为“隐形的牧人”,赋予自然以灵性,推动草原流转。  

绿浪、袈裟:将草原比作  

大地古老的袈裟”,赋予神圣感,暗含自然的永恒性。  

闺蜜(叶松、白桦、白杨):拟人化手法,使植物群落具有情感温度,增添诗意。  

3. 主题: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自由

诗歌通过草原的辽阔与马的自由,表达对自然永恒性的敬畏,同时暗含对生命自由的赞美。结尾“绘成草原永恒的画卷”升华主题,将瞬间的风景凝固为永恒的艺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  

4. 修辞:精妙的语言艺术

比喻:“绿是大地古老的袈裟”“风是隐形的牧人”,赋予自然神圣与灵性。  

拟人:“泥土与草尖的絮语”“树是闺蜜”,使自然景物富有情感。  

通感:“蹄声叩问苍茫大地”将听觉转化为触觉,增强画面感。  

对比:“动与静相拥”形成张力,深化意境。  

5. 美感:诗画交融的视觉与哲思

诗歌语言如画笔,勾勒出草原的色彩美(绿浪、斑驳日光)、动态美(闪电般的鬃毛、光影舞蹈)、哲思美(永恒与瞬间的辩证)。最终以“永恒的画卷”收束,使读者在视觉享受中感受自然的深邃与生命的诗意。  

总结

这首诗以细腻的意象、灵动的修辞、深邃的意境,将草原的壮美与生命的自由完美融合,既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一曲对永恒与自由的礼赞。

 

 

◎禾木草坡

 

绿绸在风里铺展的时节

你俯首向大地签署契约

绒毛裹着云絮的柔软

在草尖译解春天的方程组

沉静的弯角卫士身后

草坡正拾阶攀向天穹

日光在叶脉窖藏蜜糖

松影绣出青山的衣褶

蓝是天空倒悬的净海

几尾白云放牧着澄澈

泥土在齿间释出芬芳

每声咀嚼都压弯光尘

不必追问远方有多辽远

你站立的绿已是终点

鬈毛里滚落整个正午

风把酣眠酿成半坡暖阳

蓝天与绿树成为配角

两只幸福的绵羊成为主角

 

赏析:

视角独特,主体鲜明:

诗的核心并非壮阔的山川或人物,而是两只绵羊。“蓝天与绿树成为配角 / 两只幸福的绵羊成为主角”点明了视角的独特性。通过羊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验这片丰饶美丽的草坡世界,赋予平凡的动物以主体的地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与敬畏自然的情怀。

意象清新,语言灵动:

比喻新颖巧妙: “绿绸在风里铺展”将大片随风起伏的青草比作铺开的丝绸,极富动感和质感。“绒毛裹着云絮的柔软”将小羊羔的绒毛与天上的云絮关联,营造出天地相接、纯净柔软的氛围。“草坡正拾阶攀向天穹”把连绵向上的草坡比作攀登天空的阶梯,空间感十足。“松影绣出青山的衣褶”将松树的影子比作刺绣图案,装点青山。

通感与化虚为实: “在草尖译解春天的方程组”将抽象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具象化为可“译解”的“方程组”,用科学的词汇写诗意的感知,新奇独特。“泥土在齿间释出芬芳”、“每声咀嚼都压弯光尘”将味觉、嗅觉(“芬芳”)、听觉(“咀嚼”)和视觉(“光尘”)交融,“压弯光尘”更是想象奇崛,将无形的光线在羊咀嚼的动态下仿佛有了重量和形状。

色彩与空间: “绿绸”、“净海(蓝)”、“白云”、“青(山)”、“光尘”构建出明快、纯净、广阔的空间层次感。“蓝是天空倒悬的净海 / 几尾白云放牧着澄澈”以颠倒的视角写天空,澄澈通透,白云如同被放牧,与地上的羊相呼应。

动静相宜,营造和谐意境:

诗中既有动态的风(“铺展”、“酿成”)、咀嚼的动作(“俯首”、“释出”、“咀嚼”)、云的飘动(“放牧”),也有静态的草坡、弯角卫士(羊角?或指特定形状的山石、树木)、沉静的山影、窖藏蜜糖的日光。动静结合,共同构成一派生机勃勃又宁静安详的草原牧歌图景。

哲思蕴藉,主题升华:

“契约”与归属感: “你俯首向大地签署契约”深具象征意义。羊低头吃草,这个自然的动作被赋予神圣意味,仿佛是与滋养它的大地签订了一份关乎生存、依赖与归属的永恒契约。点明了生物与环境的深刻联结。

“当下即是终点”的幸福观: “不必追问远方有多辽远 / 你站立的绿已是终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富含哲理。它打破了人类对“远方”的永恒追求,转而赞美立足当下、安于所适的幸福真谛。对于羊(甚至对于领悟者)来说,脚下这片丰盈、宁静、能满足一切需求的绿色草坡,便是它世界的全部,是它追寻的“远方”的终点。这是一种纯然的满足感。

纯粹的生命体验: “鬈毛里滚落整个正午 / 风把酣眠酿成半坡暖阳”描绘了羊在阳光下悠然入眠的画面。“滚落正午”、“酿成暖阳”将时间的流逝(整个正午)和空间的温度(半坡暖阳)都融入到羊舒适慵懒的休憩体验中,极度纯粹地呈现了生命沐浴在自然恩泽中的美好状态。

微观世界的宏大感: 羊的“站立”、“咀嚼”、“酣眠”这些微观举动,在诗人笔下,却与宏大的天地景象(草坡、天穹、净海)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主角(“两只幸福的绵羊成为主角”)。这体现了作者对微小生命的尊重与对和谐生态的歌颂。

结构清晰,节奏舒缓:

诗行基本规整,语言流畅自然,意象层层展开(由俯首吃草到仰望天空和青山,再到咀嚼感受,最后落到休憩与主题升华),如同缓缓铺展的画卷,节奏与宁静悠闲的氛围相得益彰。

总结:

《禾木草坡》是一首现代田园诗的佳作。它通过绵羊的视角,运用新颖灵动的意象和比喻,构建了一个纯净、和谐、充满生机的草原世界。诗中不仅有对自然之美的精妙刻画,更有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体悟——“契约”般的依赖关系,以及“当下即是幸福”的珍贵哲思。它将平凡的牧羊场景提升到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思考,赋予自然万物以平等对话的权力(羊成为主角),体现了人与(或通过羊来体现)、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整首诗语言优美凝练,意境开阔深远,余味悠长。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09573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