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挂着锁、关着门,山西稷山县部分村庄投入不少资金建设的新公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事件曝光后,当地迅速整改,并对失职人员严肃问责。这一处置值得肯定,但更应深思的是,为啥好好的民生项目,没起到预期的惠民效果?(7月28日《人民日报》)
好事要办好,民生工程要办实。这是对党员干部办理民生工程的基本要求。办实民生工程,老百姓才能得实惠。否则,老百姓不仅得不到实惠,还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这是老百姓最为反感的事。毕竟,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低,经济还比较落后,根本没有浪费钱的资本。而且,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传统美德又让我们不能在民生工程上有所浪费。
问需于民是基础。民生工程建成后是否会成为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主要取决于老百姓是否有需求以及需求的程度。价值的本质就是需求。有需求就有价值,没需求就没价值,高需求就有高价值,低需求就只能是低价值。民生工程是否有价值,最主要的是要看是否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特别是老百姓亟需的,才有价值或者高价值,这样的民生工程才是老百姓喜爱和欢迎的民生工程。比如,山西稷山县部分村庄投入不少资金建设的新公厕,正是由于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或者说是需求不足,才会成为摆设。实在是可惜。为此,民生工程必须问需于民。事前,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充分了解老百姓对该项民生工程的渴求程度,再按需求进行建设。
问计于民是关键。民生工程如何建,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可能有人会说老百姓不懂民生工程,因而不必问计于民。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和做法。众所周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要以为老百姓不懂,就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推动者和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民生工程要想做成精品和物尽其用,必须问计于民。而且,民生工程后续运行是否划算,老百姓也很有发言权。后续运行是否划算,事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既包括问计于民,也包括问计于专家。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人来干。因此,专家论证,必不可少。
问效于民是补充。民生工程,不能一建了之,要做好后续工作。善始还需善终。民生工程建好以后,要做好效果如何的了解工作,以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老百姓对民生工程的获得感、幸福感。另外,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如果民生工程效果不理想的话,通过问效于民的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今后发生类似这样民生工程成摆设的事件,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民生工程问效于民的最大社会价值之所在。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