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在4年多的接续帮扶下,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7月31日《人民日报》)
量变促质变。乡村振兴不是凭空而起的人间奇迹,而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之上由量变的不断积累所带来的水到渠成的质变,这是脱贫“摘帽”后4年多接续帮扶的可喜结果。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非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不得不为、大有可为的大事要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大小,直接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进程的快慢。笔者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用好“三字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用好“发”字诀。发展才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靠发展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要靠发展来维持。只有发展了,村集体经济才能增收。只有发展了,脱贫户才能持久脱贫不返贫。一句话,必须要创收,要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兴旺是关键。产业兴旺,村集体经济才能持续壮大,脱贫户的收入才能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特别是要形成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脱贫地区要充分发挥好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让农产品的价值发挥出最大化,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又一大功臣。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用好“特”字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无疑是要通过发展来实现。但,发展不是同质化发展。同质化发展只会物美价廉,甚至会亏损严重。不仅无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会拖后腿。物以稀为贵。丰收不等于增收。要实现丰收又增收,必须在“特”字上下足“绣花功夫”。发展产业,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精神,以新、奇、特的产品抓住消费者的心,进而实现丰收又增收的生动局面,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物质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用好“科”字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成全。为此,要充分利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种科技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和充分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来发展现代化农业。其中,种养殖业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比如,采用无人机施肥、施药,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个人劳动时间,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中,要广泛采用AI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的品质,生产出质优的农产品,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